托福听力备考如何进行听写训练?6种常见错误做法观点逐一反驳。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托福听力备考如何进行听写训练,希望能够帮助到到大家,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托福听力备考如何进行听写训练?6种常见错误做法观点逐一反驳
1. 练听写进步太慢
听写真的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基本上来说,我们往往认为3天见效的事情,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事情,但是现实情况是,听写这事,有长有短,长则1个月,短则也要1周才能看到十分明显的效果,但是很遗憾,绝大多数的考友们,是没有这样的兴趣的。因此,请各位正在准备考试自己听写大冒险的考友们注意,你的冒险很有可能要花费至少1周,多则1个月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因此,请各位多准备点时间。
2. 听力提分就靠听写练习
看上去确实应该如这句话所说,既然听写过后自己的实力提升了,那么成绩自然该有相应的提升,但是很遗憾,听写1个月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听写的错误率急剧降低,但是做题的正确率却没有太多改变,当然,这个时候一个自然的反应就是质疑听写是否有用,但是其实听写这事初期只是让你达到了“知道”的程度,但是托福考试要的是“熟练”,换句话说,听写只能让你会骑自行车,但是托福考试是要求你参加环法自行车赛,因此,如果想在托福考试当中取得好成绩,你的听写就要继续的练,直到只花很短的时间比如说20分钟,就可以把1分钟的材料全都听写完。
3. 听写总是听不出小词
小词,比如说is,or这些词,其实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就是貌似自己应该能把这些词听出来,因为从小就认识,但是好像自己总是在听写的时候听不到。其实如果你与听力的高手聊过的话,你很快就会发现,这些小词其实更多是一种高手自我标榜的标志。这就好像是,足球的高手比的不是你有多少脚射门,他们比的是你有多少任意球直接得分,因为这是功力的象征。听写之中也是这样,这些小词,其实,只有到听写的后期才能解决,而且解决的方法也不是纯凭自己的听力实力,要想把这些小词听到100%正确,最后靠的是“听写实力+语法修正”。其实当语速足够快的时候,很多小词比如说or或者is是几乎不被发音的,哪怕发音,也得也是很轻,因此这个时候,要想保证自己听写绝对的正确率,很多时候靠的是语法的修正!换句话说,就是你知道那里就应该有这个词,当他还没说出来的时候,你就有了那个“预判”,这是很重要的。
4. 听写做完不用细看
其实听写的过程,是一个矫正自己错误的过程。因此,单纯的听出来的内容,是有很多的错误的,这个时候,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去拿自己的文章跟原文进行校对,而且一定要把自己听错的内容重新再听至少5遍,甚至10遍才是可以的,否则,你也会发现自己的进展十分缓慢。
5. 听写正确率达标不用再练
其实听写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听写本身,听写的目的其实是听懂内容,换句话说是一个人英语听力实力的提升,因此听写最终追求的效果不是简简单单的听写的真确率不错,而是要等到真正可以听懂文章,才能停止自己的听写,这是一个目的的问题。听写真的是一个耗时很长的事情,因此,到后期的时候,很多考友都会发现,自己的听写的正确率已经很好了,但是总还是有一些细节听不出来,这个时候往往很多考友都会选择放弃听写,去追求做题技巧或者是记笔记的方法,这是大错特错的,这里应该做的,还是要去听写。记住,这是原则问题!
托福听力:听力没听懂怎么办?
一、题型pattern
音的问题和词汇也许尚不能充分暴露TOEFL听力考试的荒谬和无意义,因为这两种方法毕竟需要些许实际的英语语言知识。题型和场景两个方法与考生的英语基础和听力实力就鲜有关连了。它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磁带听得云里雾里,题目的答案照样选对。这样的听力考试岂不是极其的可笑了?
题型的思路是把小对话题和段子题等TOEFL听力题目按其某种特点进行分类,并使每类型的题目必然具有明显的听觉特征和书面答案上明显的标志。这样,听力差的考生即使听不懂题目的内容也能根据其极易捕捉的听觉特征迅速判断题目的类型--即题型,题型的确定意味着能直接确定书面上的答案而无须听懂磁带的意思。
题型的方法最能体现技巧的精神,也最能迎合众多考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它经常有效到非常令人吃惊的程度。假如把一类题型的特点告诉一个人--磁带上有何特征,提问有何规律,答案有何标志等,即使这人不大懂英语往往也能把答案选出来。为此,曾做过一个实验:找到一个初一的学生,告诉他某类题型的规律,并且也没让他听磁带,因为他听也听不懂,结果他把答案选出来了。任何即将考TOEFL的人的英语水平都比一个初一的中学生高得多,一旦把握了题型这一方法可收到非同一般的好效果。
题型方法的具体操作如下:
1、对于小对话题,它的运用可归结为四个字母:ABQR。A指第一个说话的人;B指第二个说话的人;Q指提问的角度,即题目从什么角度来考考生;R指写在书面上的四个选项。
也就是说,我们从这四个方面来抓题目的规律和特点。它可能是任何的规律和特点:它可以是磁带上说话人一个特定的重读或一个特殊的语调或一个固定的句型结构--一总之是一个极易捕捉的听觉特征;也可以是个别致的提问角度;反正最后我们都要归结到书面上的那个正确选项中有什么明显的标记。
因此一个题型确定了,它的提问角度也就定了,它的极明显的答案也就定了,TOEFL考试也就变得很简单了,而中国考生关于老选不出正确答案的众多抱怨也就显得很奇怪了。
经常听到考生这么说:“其实磁带我是听懂了,可就是答案选不对!”为什么呢?常见的抱怨有:
(1)题目间的时间间隔太短了,读不完四个选项,因而造成失分;(2)选项倒是读完了,可看不出它们的差别。觉得这个也行那个也行,也不知道哪个行;或者觉得是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也不知道哪个不行。最后也不知道哪个行哪个不行,题目也就完了。
掌握了题型后,你会觉得这些抱怨很好笑。读不完四个选项,这怎么可能呢?话又说回来,谁去读四个选项呢?这根本不是正确的作题方法。正确的作题方法绝不是去通读四个选项,而是只看正确的那一个选项。这么说听起来象天方夜潭,却是现实地能够做到的。
首先,题型一经确定,提问角度也就随着确定了。所以第二人日的话音一落,题型确定,考生已没有丝毫必要再听具体问题是怎么问的了,可以直接看答案了。这样无形中,用来看书面选项的时间已大大地得到了延长,考生所谓的“时间危机”已大大得到缓解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随题型确定的不仅仅是提问角度,书面上正确答案的标记也随之确定。正确答案中标志词的标志作用是如此地强烈,以至于动物的本能就可引导着你一眼就看到正确的选项,而根本不会把另外三个错误的选项也通读一遍。所谓“这个也行那个也行”的感觉岂不是十分荒.唐怪诞了么?
在做TOEFL听力题时,常怀疑自己的眼睛是否有毛病了。因为那两只眼睛在看书面选项时只能看得见正确的那个,错误的总是看不见,使得题目总不能失分。后来经过医生的反复检查才知道:原来是把握题型规律过熟造成的副作用。
但言相告:本人的英语水平极差,与芸芸考TOEFL的众生相比,简直不能望其项背。但就连如此孤陋不堪的我尚能达到如此程度,若即将赴TOEFL考场各位高手都学得此”题型”之法,岂不是如虎添翼?
或许胸怀大志的高尚之士对此颇为不屑,以为所谓“题型”太失之正统,不能称之为“法”,只能算作一种歪门邪道的“伎俩”。很遗憾,对付ToEFL只能用这种“伎俩”,因为TOEFL考试本身就是一种“伎俩”。
若各位考生尚不能信服此一伎俩的效用,本人可略举一例为证。如一小对话题:
A:????????.(第一人的话没听懂。)B:SO.(第二人的话中只听懂了一个So字。)A:What does the woman mean?(典型的TOEFL听力提问方式。)B:(A)........(B) ..oth。)
考生只须在四个选项中寻找单词bth选出即可,无须听懂磁带,无须通读四个选项。
2.对于段子题,它的运用可归结为两个字母:QR。在段子题中之所以可以把磁带上实际内容的部分完全丢开,只注意提问和书面答案的特点,是因为TOEFL听力的段子题的题型数量更加有限、重复率也更加高。例如段子题中TOPIC题型可以说是每个段子都必然有的,所以95年8月后的每一套新题中总有五个段子,就意味着这一套题要反复考五个TOPIC题。由于只有几个少得可怜的题型考来考去,题目答案的规律也就更加固定了。有些段子题的答案根本不是考生上了考场后从磁带上听来的,而是事先准备时早就知道了,到时候把它填上就完事大吉。如ONVERSATION段子中的LEDTO题型,无论在何时何处答案永远就三种可能,相当确定、易选。所以TOEFL听力中最难的段子部分也就更不需要实际的英语水平了。那么对付TOEFL考试究竟还需不需要懂多少英语,这便非常值得怀疑和丝毫用不着怀疑了。难怪英语水平那么差的人竟然可以就TOEFL考试写一本书。对此尚存疑虑的人可参见“段子常见题型”以荡涤你一切的疑虑。
托福听力:听力推断题怎么应对?
基本介绍:
IBT推断题,是就听力段落的某些细节给出结论或做出比较,某些时候是就某一个词进行推理判断。
出现位置:
IBT推断题通常出现在听力部分的2个长对话和4个演讲中,每个长对话一般包含一个推断题,而每个演讲中也又可能包含一个推断题,所以推断题在整个听力部分的总数在2至4个左右。
出题形式:
通常情况下, 推断题都是以what 开头的特殊疑问句, 会对上段材料中出现的一些细节提出问题, 例如:
What can be inferred about Scott Anfinson ?
A: His work is not worthy of any credit.
B: He is an archaeol.ist with a lot of ass.
C: He has done a lot of noteworthy jobs on Minnesota archaeol.y.
D: He, as a great archaeol.ist, donated some ass to protect the local environment.
What can be inferred about professor’s attitude toward the book he’s describing?
A: He prefers coffee than tea because drinking coffee is a patriotic act.
B: Drinking coffee was considered patriotic at the time when British colonists ruled America.
C: Coffee was heavily taxed at the time.
D: Coffee was less popular because it offered little independence to people who loved it.
What will___ probably do next?
What probably happened to ___?
What can be inferred about___?
What is probably true about___?
做题技巧:
1. 在做题的时候注意不要过渡推断,步骤最少的推断最接近答案。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人生病了,我们不能说他去世了,只能说他身体不适或健康不佳。
2. 在推断的时候必须基于原文,尤其是涉及自然科学的知识,在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某一概念还未被全世界的科学家普遍接受的时候,我们不能运用课外之时做出推断。尊重谈话人的态度和意见是做题的关键。涉及到人文科学的知识,中外分歧更大,我们更要抛弃自己的主观意见,站在谈话人特定的历史角色和观点上,做出符合逻辑的推论。
3. 注意答案选项中是不是又被问对象的近似概念或同义词,有些推断答案就是同一概念的替换或延伸。例:
( 一 )
Narrator: Listen again to part of the discussion.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
Professor: Scott Anfinson is an incredible archaeol.ist and author whose work conducive to the discovery of the indigenous Indian tombs is thought to be a great asset to Minnesota archaeol.y.
What can be inferred about Scott Anfinson ?
A: His work is not worthy of any credit.
B: He is an archaeol.ist with a lot of ass.
C: He has done a lot of noteworthy jobs on Minnesota archaeol.y.
D: He, as a great archaeol.ist, donated some ass to protect the local environment.
分析 : 1.首先是正确辨别两个词: incredible (出色的, 惊人的) 和 asset (财富).
2. 通过分析A, 可以了解到是对incredible 的理解 . 在这里头脑一定要清晰, 因为 incredible 中的in 不表示 “否定”, 与incomplete(不完整的)中的in 不是一回事.特别注意该词的构词法,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混淆构词方法的错误选项;
3. 再来分析B 和D, 通过分析不难得出主要考察对asset的理解.美国人经常把某人当作asset, 即 “人是世界上最大最宝贵的财富”的人生哲学的体现.
4. 综上分析, 不难得出C 为正确选项. noteworthy 意为 “值得关注的”, 正好切合教授话中对Scott Anfinson 的嘉许.
因此选C.
( 二 )
Narrator: Listen again to part of the lecture.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
Professor: Antipathy toward taxes on tea in Britain’s American colonies made coffee a patriotic drink for those seeking independence from the mother country; and the Green Dragon cuffed house in Boston, where the Boston Tea Party was planned, was the first headquarter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What can be inferred about professor’s attitude toward the book he’s describing?
A: He prefers coffee than tea because drinking coffee is a patriotic act.
B: Drinking coffee was considered patriotic at the time when British colonists ruled America.
C: Coffee was heavily taxed at the time.
D: Coffee was less popular because it offered little independence to people who loved it.
分析 : 1. 先来分析该段材料, 教授的第一句话是解题的关键. Antipathy 指 “强烈的憎恨( a strong feeling of aversion or dislike )”. 第一句话的大意是: 英国殖民地对茶叶征税的做法, 使那些寻求从母国 (即英国)独立出来的人们把咖啡当作一种爱国饮料来喝. 换一句话而言, 喝茶只是母国人民的传统爱好, 既然我们选择了美国, 我们当然得寻求一种与母国人民不同得爱好(比如说喝喝咖啡), 何况喝茶还要交重税.
2. 来分析A: 教授觉得喝咖啡比喝茶爱国. 文中并未言及教授的个人偏好, 错误.
3. 接下来分析B: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喝咖啡被视为爱国举动. 正确.
4. 分析C: 咖啡在英国殖民时期被征收重税. 正好说反了, 为干扰项.
5. 最后来看D: 咖啡在那时不流行是因为它没给爱好者带来任何自主(的感觉). 该选项显然不正确, 但如果考生没听清楚antipathy 和 independence 的关系, 该选项将会产生比较强的干扰作用.
综上所述该题正确答案为B.
注意: 在做此推断题的时候, 常常会有干扰项的存在, 比如过度推断, 谈话人不支持或明确反对的观点或结论, 不符逻辑的推断,扩大答案的内涵和外延等等, 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切记这些选项, 不要被迷惑了!
托福听力的背景知识
托福听力背景知识之中世纪文学详细介绍,中世纪文学是指欧洲各国中世纪时期的文学。在史学上,一般认为中世纪是指从公元450年左右罗马帝国衰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之间约1000年的时间。其思想文化上的主要特征是天主教会的势力强大,基教神学影响到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形式。宗教色彩,象征、寓意、梦幻、神秘色彩,民间文学色彩以及开创性,是中世纪文学的突出特征。
中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包括宗教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
首先,宗教文学,一部手抄的拉丁文《圣经》在中世纪欧洲宗教文学作品中高居宝座位置,自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中世纪大部分宗教文学都是在圣经故事和使徒行传的基础上扩充的,价值不大。相反,一些基教的神学家的宗教著述丰富了宗教文学的内涵。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一般进入托福听力的文史类讲座的话题都是特立独行的或有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家。平时可积累以备不时之需。
中世纪宗教文学中最为盛行的题材是宗教剧,这也是教会普及宗教知识、煽动宗教情绪最有效的方式,内容也往往乏善可陈。法国、英国、德国等地宗教节日上都有宗教剧演出。出于宣传的需要,这些宗教剧大多摒弃拉丁文,而采用各国的地方性语言,演出的地点也逐渐移至教堂之外的世俗社会,宗教剧是欧洲近代戏剧的雏形。
其次,英雄史诗,中世纪欧洲是英雄史诗极度繁荣的时期,许多国家、民族最早的史诗都在这一时期出现。
这一时期的英雄史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反映蛮族各部落处于氏族社会末期的生活,这些民族尚未被封建化,也未受基教影响,代表作包括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盎格鲁-萨克逊人的《贝奥武夫》以及冰岛的《埃达》和《萨迦》。这类史诗和荷马史诗同是氏族社会末期的产物,都歌颂部落英雄,以神话传说或历史人物事件为依据,神干涉人的命运,人对诸神逐渐失去敬仰。日耳曼民族的英雄史诗数量极多,但由于都是基于口头流传的方式,作者往往已经不可考证。《贝奥武夫》是迄今所知的最古老的英国叙事诗,全诗共3182行,保留得相对完整,作者已经无法考证。
由于这一类史诗具有异教精神,所以受到天主教会的严重摧残,许多史诗都被焚毁。
另一类史诗虽然也以歌颂英雄为主,但表现的却是欧洲各民族高度封建化以后的产物,原始神祇逐渐消失,封建君臣、主仆关系和骑士制度的痕迹则得以体现,在基教的影响下,英雄们的壮举往往表现为反对异教徒的斗争。这类史诗的代表作包括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古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其中《罗兰之歌》是此类史诗中最重要的作品。
以上关于英雄史诗论述的话题在托福听力练习题第13套的第三篇讲座中也涉及到了,这篇讲座主要讲了中世纪诗歌的类别及各自特征。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练一下这一篇。
主要涉及到的文学场景词汇如下:medieval中世纪的evoke引起,唤起Conflict冲突knight爵士,骑士nobility贵族,高贵的人Castle城堡patriotic爱国的Romance poetry浪漫主义诗solitary孤独的motivation动机psychology心理学historical历史的Middle Ages中世纪 Renaissance文艺复兴。
大量的托福阅读背景知识积累对于托福听力非常有帮助,不管是英文原版还是中文翻译版,同学们都可以大量去阅读,熟悉内容即可。
托福听力备考如何进行听写训练相关文章:
★ 分享高二英语听力提升技巧归纳总结三篇
托福听力备考如何进行听写训练
上一篇:托福听力重听题怎样做好做对
下一篇:托福听力文章有哪些常见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