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恰同学少年》这个作品,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不仅因为剧情的跌宕曲折,更因为一代革命家少年时代的豪情壮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恰同学少年》的观后感6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恰同学少年》的观后感600字1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黄晖的小说《恰同学少年》一路走红,令广大读者爱不释手,并且深受鼓舞和教育。其同名电视剧接连在各地电台热播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视觉,凝重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品味叙述手法来解读那个特殊年代的激情岁月。小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学习生活为背景,充分展示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新一代青年敢作敢为的青春,为理想而不懈奋斗、奋发向上的斗志,志存高远,改造旧中国与旧世界的雄心壮志。同时也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教师的形象,歌颂他们教书育人的创新精神。
看完这看部作品,我们不禁感慨:古老的中国在二十世纪初重新找回了青春,青春的血液又开始在这古老的土地萌芽流动。它所体现的精神让人热血沸腾。
全书洋溢着青春活力,健康的气息,更多的是时代青年的新生、社会教育的新生、苦难中国希望的新生。时代青年的新生是这部作品的浓墨,是主线,沿着它的轨迹,我们一步步深入了解变革中的社会,希望萌芽的社会。恰同学少年时,青春在这开始绽放。
“叫花子开粥厂,穷师范招学生。”横批:“挤破脑壳”。
在看学生招生榜,毛泽东信手拈来,闲然自得,不因自己是穷学生而困窘,不因人多竞争强而忧心忡忡。当录取名额一个个贴出来还没自己的名字时,一句“莫着急,我的名字还没看见。还有前三名,好戏在后头。”更是显示他的淡定,大度的自信心。毛泽东出身贫寒,为求得一所理想学校,与父亲闹矛盾,独自闯荡,望求得修身的学识。求学既求索,抱着远大理想,一双布鞋破了再补,补了在穿,毫无抱怨,怡然自得。还有蔡和森、萧子生兄弟等都因生活所迫而聚到一块……
他们拥有梦想,他们充满活力,他们有才华而不断吸取才华。他们踏实、团结,勇于创新。不仅独立组织了学校第一个青年团体,组织了自治训练兵营,同时还充当了地安巡逻警,这在当时都是前所未有的新生,代表了新时代青年的自强自立。他们敢作敢为,胆量惊人。面对反动统治,他们公然与反动派作斗争,于是呼:袁世凯万岁,中华民国千古(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当北洋军阀溃部败走长沙,一场灾难即将到来,他们勇敢地拿起手里的'木枪,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溃军谈判。当真相面临暴露,他们临危不惧,泰然处之,凭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最终使敌人屈服。
同时,在他们身上也书写着反封建的新篇章。陶斯咏,向警予是新生妇女的代表,封建婚姻,封建礼教对她们失去引力。她们冲破封建的枷锁,走出了新生的第一步。王子鹏与仆人秀秀的结合是执着的,是新青年寻求自身幸福的胜利。他们,的确是希望。
诚然,在这一群朝气勃勃的青年背后,是一群优秀教师默默无闻的心血,他们冲破传统教育方法,开新时代教育之先河。育人,富民强国。正是孔昭绶(一师校长)勇于创新,勇于改革,“欲救国强种”、“以我之所学,为民智之开启而效绵薄,为中华之振兴而尽一己之力。”从而使一师面目一新,朝气蓬勃。正是杨昌济不贪富贵,不贪虚荣,悄然遁世,望“得一二良才,栽大木柱长天”的崇高师格,让毛泽东等人的才华得以发掘,得以展示,为百年积弱之中华撑起自强自立的天空。正是穿草鞋吃剩饭的省副议员徐特立,在青年一代中留下了一个个光辉的榜样,净化他们的心灵……正是这么多优秀的教师,拥有崇高师德的教师,在默默耕耘中,社会教育的新生由此而现。如今教育兴盛,弊端层出,或许,他们是一杯很好的调味剂。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历史的车轮是前进的,往昔的少年却已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中。而我们,我们青春的车轮正在滚动着,我们也充满热血,充满激情,我们也可书写和《恰同学少年》一样的青春。当我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挫折或者感到迷茫时,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目标,带着激情,坚持不懈,就能排除万难。“逝者如斯”,恰同学少年,修学储能,胸怀五湖四海,头顶白云蓝天。适时代激流,大展宏图,指点多娇江山,身临珠峰之巅。这就是本书给我们的最大的鼓舞。
《恰同学少年》的观后感600字2
在妈妈的推荐下,我下了《恰同学少年》,看完以后颇有感受:
首先是毛泽东的母校――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孔昭绶先生作为校长,以教书育人为目标,将经世致用的理论输入毛泽东、蔡和森等稚嫩学子的脑中,要用教育来开启尚未开化的民智,用教育来唤醒沉睡中的中国。其间,杨昌济,徐特立,黎锦熙等一批著名的中国教育家革命家任教于一师,“欲栽大木驻长天”,他们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培养了这样一批中国的栋梁,毛泽东他们在一师打下了深厚的学识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有了自己的思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获得了初始的社会经验。这些教师可以为了一个学生的偏科,由校长组织讨论,并引发对教育方式、培养人才的思索;他们可以为了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向教育司提议并更改校规,试问在当今的教育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教育产业化”的思想,使得教育的目的出现偏差,老师被工资奖金升学率领导牵着走,学校对学生划分三六九等。那么何为师,何为教?
其次,就是毛泽东、蔡和森、萧子生等人的成长,他们身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北洋政府,护法战争……正是在这样的国乱民荒中,毛泽东他们立志要强国,强民,以国家的兴亡为己任,他们要用知识来改变贫困落后的中国。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责任感与使命感,我认为这是一代伟人成长起来的关键所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一个“匹夫”二字,使多少人望而却步。当有了改变社会的理想,又怎么会在意生活中琐碎的鸡毛蒜皮呢?有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宏伟的理想,贫困似乎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他们的眼中信仰比生命更重要,就像高尔基所言: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
但他们毕竟还是一群孩子,他们也有过迷茫和彷徨,有过苦楚和辛酸。当他们面对袁世凯恶行、当他们面对儿女私情和理想抱负的矛盾、当他们面对权和利与信仰理想的碰撞时,是老师的开导和启迪、是朋友的搀扶与鼓励,让他们认识到:纵使是千年的古城壁,依然会有植物爬满石缝间,未来是美好的......
再有就是剧中塑造的其他一些鲜明的人物:城防营营长张自忠、普通警察警察郭亮、商会老爷陶翁、卖臭豆腐刘三爹......他们的深明大义,让我觉得中国之所以没有灭亡,正是一位有了这样一群伟大的人。少爷王子鹏,也打破了人们对纨绔子弟的印象,他从一个软弱无能的少爷,变成一个敢于吃苦、敢于搏斗的新青年。菜和森的妈妈,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依然爽朗的朗诵着普希金那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这部创下央视收视纪录的红色励志电视剧,真的是让人获益良多,大家也不妨亲自去感受一下伟人的成长历程。去找找自己的榜样。
最后,就以梁启超的话共勉吧: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地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残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业,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恰同学少年》的观后感600字3
看完恰同学少年这部23集的电视连续剧,仅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这几天我像着了魔一样,从小到大我还从未对一部电视剧如此着迷。
我感觉它是所有我看过的电视剧中最为振奋人心发人深醒的以至于当我看完的时候突然觉得好像少了一点什么东西,感觉这部片子永远也不会结束,它带给人太多的回味和反思。在这部片子里有太多令我振奋的语言,有太多让我足以学习的模范,也有太多令我感动以至流泪的情节。
革命的豪情和热情,信念的坚定,理想的远大,生活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其中的感觉也许只有亲自看过才会体会的到。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那样历历在目,文武双全,有胆有谋的毛泽东,沉着稳重,考虑周全的蔡和森,心地善良,才气过人的萧子升,杰出的'女性人才如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蔡畅,当然还有一师范的老师和校长。一个个的人物形象不时地闪现在我的脑海中,不论穷富,不论男女,不论什么旧制度老封建,怀着同样的激情,热情,他们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在一起学习讨论,这样的豪情壮志使我的内心象是燃烧起了一团烈火,重新点燃了我,点燃了我的斗志,也唤醒了我,唤醒了我的理想,人生在世,匆匆过客,然则价值观却相差悬殊,为什么?我想这部电视剧里有最好的答案。
一个人如果只有物质的享受,天天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而没有精神上的追求,那么他算是枉费此生。这样的人生也没有多少价值可言。生活在现代,物质生活很丰富,如果不时刻提醒自己磨练自己,时刻给自己的思想充电,那么很容易被世俗同化,最终也会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幸好我的身边也有这样意气风发,志趣相投的朋友,感谢你们,感谢你们给我的关心和帮助,同时还要感谢乌有之乡以及乌有之乡的朋友们。因为有你们,我心自向往永恒,因为有你们,我心自向往超脱,也因为有你们,我心自向往真善美。
《恰同学少年》——一部值得用一生去细细品味的影视作品。
《恰同学少年》的观后感600字4
看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有很多想法……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在其发展与崛起的时候,它的年轻人都有一种特殊的精神风貌,这种风貌极富时代气息,正所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西班牙崛起时候的斗牛精神,美国的西部牛仔,前苏联的青年布什维克,中国的五四运动……民族精神的复兴从来都是与时代青年的成长紧密结合的。那么,“和平崛起”时代的中国青年,该具有怎样的一种精神风貌呢?
把个人奋斗融入到民族昌盛中,把个人命运注入到国家崛起中,这样的青年,必获得巨大的成长动力和与之相辅相成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作为一个人,要有尊严,有灵魂;作为一个民族更要有尊严,有灵魂。这就是民族的品格,民族魂。
有人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一群中国人是虫。作为中国人当然不希望听到这样的声音。《冲出亚马逊》里的王辉对另一个中国队友说:“记住,我们两个就是中国。”
是啊,无论走到哪里,我们华夏儿女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
我们有自己的民族品格,民族魂!
《恰同学少年》的观后感600字5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长沙,这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是青年毛泽东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电视剧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上世纪20年代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反动势力为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反扑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
本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20世纪初以毛泽东、陶斯咏、蔡和森、向警予等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一代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的纯正的情感经历。与此同时,也塑造了孔昭绶、杨昌济、徐特立等一批优秀的教师形象,深刻阐明了“学生该怎样读书,教师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问题。
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优秀青年结下了友谊,周南女中的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等女学生也和他们因共同的志趣走到了一起,一个先进青年学生组成的读书会组织成了他们学习、交流与情感发展的纽带。
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等从一师毕业了,杨昌济也受聘于北大任教,他告诉孔昭绶,自己完成了在一师的使命,为中国的未来培养了蔡、毛二位“海内人才”。
恰同学少年,将无谓的民主认同感熔铸在每一位观众心中,他告诉我们,青年的`斗志昂扬,决定未来复兴之路的光明与辉煌。如此优秀的影视作品,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勃勃生机。
《恰同学少年》的观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 电影《恰同学少年》观后感600字5篇
★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优秀影评600字
★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五篇700字
★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优秀影评650字
★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5篇500字
★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精选5篇500字
★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范文5篇
★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范文五篇
★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范文5篇500字
★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精选800字
《恰同学少年》的观后感600字
上一篇:有关纪律观后感600字范文
下一篇:参观烈士陵园的观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