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家!您身边的写作助手!请记住我们域名:4218.cn

电影《记忆大师》个人观后感600字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记忆大师》是黄渤和段奕宏的首度合作,两大影帝的强强联合令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值爆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电影《记忆大师》个人观后感6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记忆大师观后感1

《记忆大师》是从由黄渤饰演的著名作家江丰到记忆大师医疗中心接受记忆删除手术开始的,江丰和由徐静蕾饰演的妻子张代晨婚姻破裂,江丰因此决定删除与妻子相关的记忆。与我们所认知的删除记忆不同,江丰进行的删除记忆并不是记忆完全不存在,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自己删除的记忆,而没有当事人的那种情感投入。但不想江丰的记忆意外与别人互换,江丰也因此卷入了一场扑朔迷离的凶杀案中。《记忆大师》是围绕江丰恢复记忆的过程展开的,江丰展开记忆的过程也是段奕宏饰演的警官沈汉强破案的一个过程。在破案的过程中,江丰性情大变,一改往日的温和。沈警官的个人引导和记忆不断的恢复让江丰走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但是本着对自己和太太的救赎,江丰努力不断走向事情的真相。杨子珊饰演的大夫成为了江丰的怀疑对象,也成了这部电影中最大的牺牲品。当然故事的结尾有一个有些意外的结局。

关于《记忆大师》这部电影网上评价不一,有人评价说这部电影逻辑性不强,凶手的出现转折太过生硬;有人说这部片非常好看,但需要多刷几遍才能看出端倪。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第一种看法,但我觉得黄渤和徐静蕾的表演的确不错,对于一个平时看电影只看热闹的人来讲,第一次感觉一个演员演的'好是葛大爷在《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的表演,第二次是《记忆大师》里的徐静蕾和黄渤,对我而言徐静蕾不再是特立独行的文艺女青年了。不知道是剧本的原因还是表演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段奕宏饰演的沈警官并没有那么可圈可点,反倒是黄渤的演技一如既往的表现不俗。我并没有怎么看过徐静蕾演出的作品,但她在这部电影的表演我个人认为绝对对得起她演员的这个身份。

这部电影穿插着两个家暴事件,家暴影响的不仅是夫妻,更对孩子产生了巨大影响。家暴对家人的伤害不仅是身体,更多的心灵,身体上的伤害还有治愈的可能,心灵上的伤害基本很难治愈。不管这部电影的评价最终怎么样,这部电影的立意非常好,我在网上并没有找到最新的关于家庭暴力的数据,只找到一份2015年的数据,这份数据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更直观的感受: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当然也有报道显示现在男性遭受家暴的数量和比例也在增加。无论是怎样家暴并不是一个喜闻乐见的事情,如何降低家暴事件的发生和有效减少家暴受害者的伤害才是重中之重。

说到底《记忆大师》的定位是一部悬疑片,而不是反家暴的宣传片。虽然《记忆大师》的悬疑定位有一些bug,当江丰在电影结尾时对自己老婆说的那句“Nice to meet you”还是让人会心一笑,电影的结局也是一个符合大众道德观的结果:有对无辜逝者的惋惜,也有对亲情和爱情的温暖期待。毕竟不是所有付出都有回报,也不是所有隐忍都能有人疼惜,这部电影传递出了生活中不一定存在的希望和温暖。

记忆大师观后感2

由陈正道执导,任鹏编剧,黄渤、徐静蕾、段奕宏、杨子姗、许玮甯主演的电影《记忆大师》,即将于2017年4月28日全国上映。日前,电影曝光一组黄渤、段奕宏的“猫鼠游戏”主题剧照。剧照中,两位主演身处幽暗的审讯室,二人或针锋相对、剑拔弩张,或若有所思、愁眉不展,让本就错综复杂的烧脑剧情更加扑朔迷离。随着全新剧照的曝光,烧脑故事加影帝飙戏,也令影片的期待值一路飙升。

黄渤段奕宏梦幻阵容实力演绎 携手上演悬疑烧脑“记忆追凶”

《记忆大师》作为“大师系列”的又一力作,男主角江丰(黄渤饰)因记忆手术失误错载他人记忆被警察沈汉强(段奕宏饰)列为连环凶杀案的犯罪嫌疑人,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悬疑烧脑故事。正如导演陈正道本人所说:“《记忆大师》是一个挑战,故事是三线叙述,多达七个主要角色,两个凶杀案,一个造假的软科幻,还要讲述夫妻关系和家暴主题”。段奕宏也坦言:“面对这样一个题材的电影,还真不能仅仅用烧脑两个字来涵盖”。

除了全新的精彩故事,升级版的大师阵容同样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尤其是华语影坛两大影帝黄渤、段奕宏的实力演绎,被网友称为“梦幻阵容”。在最新曝光的“猫鼠游戏”剧照中,“记忆嫌疑人”黄渤或双手被铐在密室,或被关押在审讯室接受盘问,身陷囹圄的他惊慌失措、惶恐不安,而作为警察的段奕宏保持着一贯的沉着冷静、应对自如。二人为事实真相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合力上演了一场悬疑烧脑战,到底真相如何?只有等到4月28日方能一见分晓。

黄渤段奕宏首度合作突破自我 互飚演技观众点赞

《记忆大师》是黄渤和段奕宏的首度合作,两大影帝的强强联合令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值爆棚,有观众表示“黄渤+段奕宏,低调实力派,就冲这演员阵容,必须去看”,还有的观众直言“《记忆大师》光看演员阵容就知道是好电影”。两位的合作对观众来说是惊喜,对演员本身更是得偿所愿。此前,段奕宏曾表示“参演《记忆大师》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黄渤,他是我非常喜欢的中国男演员之一”,而黄渤更是高调称赞“段奕宏老师对角色的见解很独到,很高兴和这样优秀的演员合作,一部戏里有几个这样的演员,电影的品质就有所保证”。

值得一提的是,《记忆大师》是黄渤首度出演的悬疑烧脑类型电影,此前多以喜剧形象示人的他,如今为“记忆追凶”严肃起来,令许多影迷们期待不已。陈正道导演表示:“《记忆大师》对黄渤来说是大翻盘,跟他以往塑造的经典形象不一样,我身为创作者和参与者都很期待”。而有着悬疑专业户之称的段奕宏在影片中再度饰演一名警探,一向以寻求突破表演为初衷的他也透露:“这个警察角色与我以往的角色一定会有差异和区别,沈汉强这个角色非常难把握,给了我一个没有结论的表现空间。”

记忆大师观后感3

常情况下,看悬疑类电影之前,我是很害怕先去豆瓣看一下,因为甚至只是看一下评分都有可能是剧透,更别说各种严重剧透的短评与评论文章了。

但是真正优秀的悬疑电影并不是特别怕剧透,甚至很多电影从一开始就你就知道答案了,但是这依然不妨碍你看下去并且赞叹不已。我想影评也可以是如此吧,不剧透就不能写影评了吗?

《记忆大师》,我刚刚看完这部电影,导演是陈正道,台湾人,之前有三部电影是我看过的,《催眠大师》、《重返二十岁》、《101次求婚》,主演主要有四个人黄渤、徐静蕾、段奕宏跟杨子珊。以上就是这部电影的基本内容,如果实在说这是是剧透,我就没办法了。

我先用一句话表达我看完之后的感受:“这是一部用心并且充满细节的电影,但是导演与编剧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跟观众斗智斗勇上,却忘了怎么把一部电影拍好了。”

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充足的细节,无论再宏大的世界,再宏大的题材,失去了细节一部电影就很难打动人。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皮克斯的《怪兽电力公司》里,主角的房间里有上百张唱片,后来一个小朋友来了,打翻了他的上百张唱片,于是观众可以看到一秒钟的唱片散落的镜头。就为了这一秒钟,皮克斯的动画师为每一张唱片定了名字,设计了封面,并且根据主角的性格以首字母的顺序进行了排列。你会觉得这很没有用啊,但是任何一个可信的宏大的世界却就是由这样一个个小小的甚至多余的细节构成的。而这部电影最令我喜欢的也是其中满满的细节,每一个角色在剧中几乎没有什么废话,或者多余的动作,精确地按照轨道进行,甚至背景当中的画面,背后的布景等等,确实都做得极为精细。所以这是一部需要仔细看的电影,别聊天认真看。

其次,这是一部像本格推理小说的悬疑电影或者说是犯罪电影。首先电影的时间空间很局限,基本上放在舞台上演出都没有任何问题,人物也并不多,非常适合改成舞台剧。与传统的犯罪电影相比,这部戏里能看到的动作场面很有限,而跟普通悬疑电影相比,电影采用了一次次回到犯罪现场的方法,让观众与主角一起解决案件,甚至犯罪现场、作案手段甚至犯罪动机都展现地很清楚。这就是导演与观众的斗智斗勇,就是在这样严格的条件下依然要用最后“原来是这样啊”的结果打动你,这是很本格推理小说的做法,也是喜欢这部戏的人可能会喜欢的地方。

然后,这部的当中主要演员的演技还是值得称道的。大荧幕是一个会把缺点放大无数倍的地方,这也是很多小鲜肉、偶像派、流量艺人一上大荧幕就露怯的关键。一面墙的面部特写配上偶像们为了避免有皱纹或者不好看而故意为之的毫无表情,会让画面显得很可怕,那种不适感往往会让我想逃离电影院。而在这个戏里至少几个主角的演技还是在线的,尤其是黄渤与段奕宏,不过相比较而言段奕宏因为演过太多警察角色的关系所以显得没那么突出,但是神情、台词与细节的展现还是很到位的。其实把戏演好,这对于演员是个多么正常的事情,但是到了现在却成了一个优点了,这个不光是中国电影的问题,很多好莱坞大片也不乏各种没有演技的偶像明星,因为把戏演好并非明星的任务。但是跟好莱坞的电影相比,配角的问题其实就严重一点了,也许是因为好莱坞有太多怀着明星梦的年轻人为了任何一个配角甚至是群演都会认真努力,所以好莱坞电影的配角往往还不错,而国内电影里的配角有时候往往让人抓狂。例如这部戏里我刚刚没有提到的一个演员,他的台词功力让我觉得就是在看网络短片,甚至他的声音都有点像那个普通话不普通的“至尊玉”,这确实还是让人出戏的。

所以如果你喜欢细节而充满细节的电影,甚至不在乎多刷一次,如果你喜欢本格推理小说,或者你对于电影演员的演技还是有要求的,这都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尤其是同档期电影院可能并没有太多更好的选择的时候,真的是不妨一看。

但是,但是来了。如果你想看一部能让你长大嘴巴并且说好看的电影,你就应该慎重了。

首先,电影的背景、画面、BGM会让人有些无奈。这是一部华语电影,但并不是一部以国内为背景的电影,可以说是一部说着中国话的更偏美国电影的电影。我知道这里面有审查的因素,但是我依然希望在中国土地上生长出的电影应该至少有中国文化的影子,就像好莱坞的电影故事的背景在哪不重要,电影的核心往往从美国人的生活与苦恼、美国人的性格与世界观甚至直接从圣经而来一样,一个缺乏文化根源的“华语电影”会让我有种看“译制片”的感觉,这让我很无奈。其次是电影的画面,工整充满设计感,甚至可以说带有导演的野心,但是却没有给人足够冲击与感触,形式远远大于了功用。国内的很多电影似乎都有这样的问题,中国电影人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摄影设备也可以请最好的摄影团队,也确实拍出了很多很漂亮的镜头,但是这些镜头却只能让人说很漂亮,但是却很难说是很好的镜头。很多优秀的画面却很难与电影的核心建立足够的连接,这真的有点可惜。最后是电影的BGM,我不知道是怎么了,似乎最近有一种“拼死”要把背景音乐做“出色”的感觉,例如之前的《罗曼蒂克》、选了不错的歌的《乘风破浪》,还有本片,都给人一种在音乐上用力过猛的感觉,甚至有些莫名地抢戏。直到我看到了本片的音乐总监是梁翘柏的时候,我就彻底理解了,论音乐的用力过猛,整个华人世界可能都没有能比得上他的了。所以这个电影的背景让他在文化认知上缺乏了根,在画面上缺乏了魂,而戏竟然都被背景音乐抢去了。

其次,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电影怎么总让我有点出离感,而且一直到最后我都没“high”起来呢?仔细想想,其实还是节奏,这也是类型片最最关键的部分,错一点都会让整个故事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大家都知道好莱坞电影都是有极其严格的时间线的,基本上都可以精确到每一页剧本也就是每一分钟的戏。导演显然是看了大量的经典悬疑电影与好莱坞类型片的,但是他却在节奏上还是没有把握得特别好。首先故事的第一分钟的opening image与前五分钟的Theme Stated都做得不错的,但是在5到10分钟的 Set-Up环节却出现了问题,核心就是黄渤这个人物的背景、个性没有在这个时间段内没有交代清楚,导致他一开始的行为缺乏了动机,甚至导致了他这个角色在这个阶段竟然没有被立起来。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作为主线人物,如果观众不能全身心地跟着他走,出离感就在所难免了,这对于一个电影来说很可怕的事情(甚至直到最后黄渤这个角色的设定都没有彻底完成,这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误)。之后节奏的问题更大了,电影的中间环节变得莫名地过长,原来应该在55分钟左右出现的Mid-Point,竟然差不多到了70分钟左右才出现,我能理解导演希望设置更多的铺垫与细节,但是这样的节奏会让观众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缺乏紧迫感(从剧情角度,也有个问题,就是现实线的时间线没有明确表达,这从另外一方面也让观众丧失了紧迫感)。这个紧迫感的丧失对于一个悬疑片来说有点致命,而且也导致了后面六个环节时间不够,虽然有着不错的情节设置与人物表现但是都没有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让故事的后半段显得有些生硬而且匆忙,所以很难让观众在最后彻底high起来。

最后,除了以上技术层面的东西,这个电影在一个核心层面上的不足使得这部电影不错,但是却难以承载导演的野心与观众的期待。那就是对于人物灵魂的挖掘,悬疑片或者说推理片,总归是有套路的,无论多么精巧地设置或者多么出人意料的结局都不能支撑一部优秀或者说是伟大的电影。而真正实现了电影升华的是电影中的人性与价值观。少了这个深度,就很难成为一部好作品了。这个电影其实为主角设置了不错的背景,但是却并没有深究主角核心性格产生的原因,与其中的人性问题,更缺乏了对于受害者的思考与深挖,这使得这部戏有点浮在故事与人物的表面而无法进入人性与价值观的深处,这让我很难记忆这个作品。这里举一个比较高的例子——《少年派》这部电影震撼人心的不仅仅是剧最后的大逆转大转折,而让观众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地确实其中对于人性的理解,这是一部好的商业电影到一部伟大电影的重要转折点。显然《记忆大师》可能有这方面的野心,但是作品本身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这让我看完来了电影,就像去逛了一次街,挺热闹的,但是却没有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

所以如果你对这部电影期待值很高,或者追求一次特别好的观影体验,甚至追求一部优秀作品的话,我还是建议你不用进电影院了,这部戏可能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最后,我想说虽然这很难称得上一部很好的作品,但是对于现在中国电影的烂片市场,这样的尝试与作品还是很值得肯定的。去年电影荧幕增长了那么多的情况下,国内电影票房却没什么增长,这还不够让电影从业者与金主们深思吗?观众真的不傻,对于好坏电影大家的认知也越来越好,所以真的还是少拍那种大烂片吧。像本片这样的影片虽然很难称之优秀,但是至少让我看到了努力,看到了进步的希望。

记忆大师观后感4

前一两周左右,我去看了记忆大师,有很多感想想写,太懒。人懒的时候总会有各种理由,比如复习,比如考研。今晚看奇葩说,是关于记忆的辩题,就决定把这个感想写下来。——无法专业,不是影评。

《记忆大师》是陈正道导演大师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很多人说《记忆》比《催眠》进步很多,反正《催眠》我也没有看,就算导演是进步着的吧。

《记忆大师》的设定很有意思, 记忆删除手术并不会删除记忆本身,而是删除关于记忆的情绪及感受,手术后依然可以记得事情本身,只是由参与者变成了围观者。这个设定串着电影的主线,也是让我看完头皮发麻的一点。

这部电影还是有很多不错的小细节的。

先说现场布置,一个是段奕宏和黄渤在谈话时后面墙上放映着一段视频,看电影的时候,我以为是在十字架下面埋人,是想体现人性。后来导演解释说,这是一部很早的叫做《科学怪物》的电影,是为了呼应段奕宏的那句:我们不能为了抓住一个怪物而去制造另外一个怪物。另一个是最后对峙现场的卧倒女性头像,一个杀死两个女人并认为是解放她们的男人,一个正在冷暴力自己妻子并拥有两个女人死亡记忆的男人,在一个巨大的女性头像面前打架,可以说非常电影语言了。还有一个是电影运用的镜像,镜像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再说导和演的细节。

关于表演,我触动最大的是杨子姗对徐静蕾说的这句话。尤其是这样带着无奈的一笑,特别有代入感。

关于执导,个人觉得特漂亮的细节是那条超现实的飞翔的金鱼和黄渤深度睡眠出现的镜渊,我真的特别怕有镜渊的电影,每次看都头皮发麻,可能噩梦做多了,总感觉逃不出去的是自己。

关于电影本身,最后说点缺陷吧。

一个很明显的bug是电影关于高科技方面没有自圆其说,说好的DNA匹配呢,黄渤怎么就如此轻易地装上别人的记忆,这么大集团的员工做事这么不严谨,客户提出问题了还觉得是客户的问题?好在这个问题可以忍,不影响观感。

但是这个结局特别不能忍。

不能忍之一。段奕宏傻逼了吗,打晕黄渤还等人醒来说完话再杀,当了这么多年的凶手会得倾诉强迫症?我特别善良地为导演找了个理由——为了过审,必须正义且善良。

不能忍之二。小徒弟抓住师傅后能不能不要来一句:“师父,一切都结束了”。让我们只说两个字:师傅,就戛然而止,这样留白会不会更好。(“一切都结束了”这种台词特别偶像剧,一点都不电影语言。

不能忍之三。就算为了正义与善良、伟大与和平前面的镜头必须要有,那么可不可以让黄渤和徐静蕾最后的镜头那么充满光明,这其实是一个特别细思极恐的故事,黄渤植入了段奕宏的记忆,那些记忆以非常具象的情感影响他不再是那个温文尔雅的作家,他的性格在电影前面就已经开始转变,那时候记忆才植入他大脑不到三天,可想而知接下来一年、三年、十年,带着这种记忆的黄渤会变成怎样的一个人。而徐静蕾这个之前就承受婚姻冷暴力(后面会分析冷暴力问题)而不愿离婚的人,会不会变成下一个李惠兰。

总之,加上各种原因还算瑕不掩瑜,个人评分三星到四星之间,为了鼓励国产少有的悬疑不错的电影就打四星吧。(我一向特别讨厌鼓励这种说法,但是湄公河行动这种台词尴尬、配乐极烂、人物脸谱化的电影都能被鼓励到四星,我宁愿把鼓励给这种让我们能看到国产一个类型片希望的电影)

记忆大师观后感5

感谢记忆大师,在反家庭暴力法出台很长时间后,能够有一部电影正视 家庭暴力、性别特权、控制欲 等等比较尖锐的问题。而主角黄渤和段奕宏,因粉丝群年龄范围比较广,这个确实可以覆盖到大众观影群,个人觉得对成人本身以及下一代的教育还是会有警醒作用,能够引发大家对这块问题的思考,所以坐等各大v发声。

然后,我不对电影做技术分析,只说说我的观后感。

我看完电影后,第一个反应是庆幸和感激,庆幸我没有经历过对心理创伤影响最恶劣的肢体暴力和控制欲问题,成功得躲过去了。所以虽然我也会有某些心理障碍,但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战胜它们,不对周围造成负面影响,能够回归正常生态,感谢。

怀着这份感激,我梳理了下我是怎么躲过去的:

(1)我没有遗传暴力基因,且幼年期没有长期生活在一个肢体暴力环境中,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暴力倾向,而且坚信以后也不会有;

(2)我的父母在彼此出现婚姻矛盾,无法调解时,选择在我刚出生没多久就理智分开,而不是争吵打架到不死不休,所以我也没有关于家庭暴力的记忆;

(3)外婆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她就像父母那样很爱我,这份爱没有杂质,有缺失但已足够护全我,我就是借由这份安全感,能够不在乎周遭人异样的待遇,以及来自语言或者肢体的伤害,也对父母的抛弃没有产生很难消解的坏情绪;

(4)外婆去世后,我有四年的时间需要寻找收留地,其中两年很不幸地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里,但那个时候我已在读高中,心理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可以屏蔽掉大部分影响。

我其实还挺害怕面对暴力的,所以我现在也在通过很多方法,去强化我自己:

一是暴力其实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敏感的识别出那些暴力诱饵,在暴力发生前采取科学的措施;

二是让自己心理世界更完整更坚强,在对暴力say no时,可以更有底气和勇气;

三是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人或状况,都提醒自己不要成为那个施暴者。

影片里面最让我值得学习的,是江丰在交换了沈警官记忆后,能够战胜怪物记忆,不通过那一段记忆定义“我是谁”,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才能分析出真相,如果不是对自己有很清晰的认知,内心不会这么坚定。

所以对于“我是谁”的回答,到底应该用什么去定义,现代心理治疗手段,虽然不会像电影一样可以无损伤的改变记忆,但可以通过被他人深度催眠、长期的心理暗示,或者大脑出于自我保护机制,欺骗我们,自动选择遗忘或改变那些令人崩溃的痛苦场景,这些都能够或多或少地改变记忆中的某些场景或片段,所以当记忆偶尔不在线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应该怎么选择。

除了记忆与“我是谁”之间的哲学关系,还有个地方可以研究下,就是在江太太看完音乐会,和江丰见面的那一段,江太太虽然知道江丰是好人,很温和,但面对江丰的改变时,江太太选择了不信任,最后却被拖入更危险的状况。

这牵扯出一个问题,当一个自认为很了解的朋友或者伴侣,在最近一段时间出现性格大变,且我们没有时间去考察真相或没有第一时间察觉异常时,我们应该怎么对待Ta,是不是要继续保持信任,这里面有很大的风险,如果不相信Ta,自己会失去一个可以帮助Ta的机会,也有可能被其他人诱导陷入危险;如果相信Ta,也可能会被Ta带入困境,受到伤害。

电影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是个小概率事件,但不能否认周边也会有危险人物的存在,多多观察,修炼自我。

最后,我对黄渤的崇拜更上一层楼啦,他已是我心中最优秀的演员,没有之一,而且是永久的。特别是黄渤与另一个犯人对视的那一眼,我真的立马炸裂,太帅了!!!


电影《记忆大师》个人观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 《青云志》个人观后感600字6篇

★ 电影《八佰》观后感600字5篇

★ 观后感600字精选5篇

★ 左耳电影个人观后感600字6篇

★ 电影观后感600字范文

★ 《致青春》个人观后感600字6篇

★ 最强大脑观后感5篇600字

★ 电影《最可爱的人》个人观后感600字五篇

★ 《狮子王》个人观后感600字6篇

★ 童年个人观后感600字6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