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家!您身边的写作助手!请记住我们域名:4218.cn

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观后感最新1000字5篇

androidx86.net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开始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最新成果,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观后感

自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来,书中清新朴实的文风令笔者印象深刻。“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一个举重运动员,最开始只能举起50公斤的杠铃,经过训练,最后可以举起250公斤。”……像这样生动的语句在书中随处可见,将“高大上”治国理念转化为“接地气”的语言,既通俗易懂,又富于感染力,让人回味无穷。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对年轻干部而言,大多从事的都是基层工作,身处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保持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要时刻牢记教导,学会同群众“说话”,用好“群众语言”,真正让群众听得懂、用得上、信得过。

以“情感”为线,让“群众语言”更亲切。有些年轻干部不愿讲“群众语言”,觉得那种语言太平太俗,显不出自己的理论水平。爱用“生硬晦涩”式的语言,既脱离实际,又没有“干货”,让群众听得云里雾里,听不懂也记不住,更别提口口相传。这种不顾及群众感受的说话方式,不仅影响干部的形象,更会伤害到群众的感情。年轻干部首先学会站在群众的角度进行交流,放下架子,做到眼里有群众、心中有担当。做群众的“贴心人”,善用“群众语言”,不打官腔、不说妄语,学会“坐着小板凳与群众拉家常,虚心请教意见,耐心倾听抱怨,诚心接受批评”,走进田间地头与群众交心、和群众做朋友,这样才能培养同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

以“学习”为首,让“群众语言”更透彻。只有平时多加强理论学习,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并结合实际加以贯彻,在面对群众时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年轻干部要深入学习并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与群众沟通交流时能够对答如流,避免出现“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场面。在学好理论政策的同时,要善于将政策法规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读,把书面语言翻译成“大白话”。还要多向基层群众学习“群众语言”,学习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些民间话、歇后语、方言、俗语,同时对“群众语言”改进升华,围绕群众的实际情况释疑解惑,打通语言“壁垒”,讲起话来才能不跑题、不走调,真正讲到群众心坎里。

以“实干”为要,让“群众语言”更坚定。与群众交流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年轻干部要经常沉入基层,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沟通,摸清摸透实际情况,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符合政策、具备条件的马上办,暂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用“群众语言”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正确引导群众的心理预期。对群众作出的承诺,答应群众的事,一定要兑现,否则就会失信于民,引起群众反感。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沉下身子担当作为,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换取群众的满意,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观后感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前两卷一脉相承,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为党员干部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理论宝典”“鲜活教材”“营养套餐”。下面,我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谈谈自己在机关党建工作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一,进一步认识到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机关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使命任务和重点工作举措,科学回答了机关党的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机关的意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关掌握着“印把子”“笔杆子”“刀把子”“钱袋子”“官帽子” ,都有着鲜明的政治属性。无论是党委工作部门,还是政府工作部门,或是群团组织,虽然职责分工不同,但都不是单纯的业务机关,任何时候讲政治都是第一位的要求。特别是县直机关作为全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排头兵”,必须始终牢记,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只顾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是不行的。我们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对照检查在践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的差距和不足,始终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贯穿机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全过程,深入思考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始终让党的旗帜在机关高高飘扬。

第二,进一步认识到机关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治意识淡化;二是党的领导弱化;三是党建工作虚化;四是责任落实软化,并深刻指出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灯下黑”。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令人警醒。总书记指出的这些问题在我县也不同程度存在,比如,有的对机关政治属性认识不到位,专注业务、忽视党建,党建和业务“两张皮”;有的对机关党建抓什么、怎么抓搞不清楚,找不到结合点;有的组织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三会一课”形式化;有的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对党建工作多是号召式、要求式的安排部署,把党建责任推给机关党委,自己当“甩手掌柜”,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我县机关党的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下一步,既要坚持和完善好的做法,也要瞄准问题去、奔着问题改,敢于攻难克艰,积极探索创新,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发力,推动我县机关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第三,进一步认识到作为县委书记应该承担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必须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作为县委书记,虽然一直高度重视机关党建工作,但是离总书记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这里,我也做深刻检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树立“抓机关党建是本职、不抓机关党建是失职、抓不好机关党建是渎职”的理念,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切实履行好党建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全县各部门党组(党委)要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把责任扛在肩上,健全定期研究机关党建的工作机制,每年在本部门一定范围内通报抓机关党建工作情况并接受评议,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切实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机关主要负责同志要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其他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的党建工作。各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指导、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统筹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总之,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需要举全县之力,不断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机关党建工作新局面。

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观后感3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通知》,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从第一卷到第三卷,“全面从严治党”这条红线一以贯之,是我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举措。认真落实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将大大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打好政治监督“先手牌”,凝聚共识,思想“铸魂”,强化党建引领力。“千尺必有其根,河流万里必有其源。”习近平总书记常说:“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不管我们走了多远,都不能忘记为了什么而出发。信仰愈坚定,人的革命意志就愈坚强。据统计:从1921年到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牺牲的烈士,有名可查的就达370万人。正是这些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革命先烈,以“愿拼热血卫吾华”的信念与行动,为中国今日之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干部,自觉维护中央权威,是否身体力行,躬身实践,保证中央精神的贯彻和中央政令的畅通。

打好职责监督“服务牌”,建强人才,队伍“强基”,提升干部执行力。习近平在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是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要通过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其成效。广大青年党员干部要对事业有激情、有热情,对群众有感情、有真心,要树立一种言出必行、行必有果的执行意识,把事业当做一种责任和追求,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韧劲、冲劲和闯劲,肩负起厚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真抓实干中争创一流,彰显党员执行力。广大青年党员干部要将身子俯下去、民意带上来,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精细对接群众需求,深入一线为困难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积极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共克时艰,以体贴温度换群众满意度,以辛苦指数换百姓幸福指数。

打好作风监督“责任牌”,正风肃纪,规矩“定责”,加大问责威慑力。习近平在中央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说道,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也是干部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新时代干部既要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真抓实干,更要在生活上廉洁自律、一身正气。作为一个立志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青年党员干部,要在个人名利得失面前应该站得高一些、想得远一些、心胸开阔一些,保持良好的平常心态。当然,“平常心”绝不是提倡安于现状,更不是提倡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平常心”同“进取心”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不断学习,做到思想常新,时刻把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才能具备淡泊的心境、较高的思想水平,才会不为获取个人名利而丧失党性原则,丧失做人的人格。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困难不容低估,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特殊时期,面临的形式依然严峻复杂,全党上下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观后感4

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学习贯彻新思想的政治自觉,坚定了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信心决心。这部纲领性文献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理光芒,丰富和完善了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是武装统战干部、教育统战成员、引领统战工作的思想灯塔和行动指南,全省统一战线必须学好用好。

学好用好就是要入脑入心,以科学真理培根铸魂,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我们要组织引导全省各级统战部门、统战干部和广大统战成员,集中精力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把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来研读,读通原著、学懂原文、悟透原理,准确把握“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科学内涵,特别是从“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中,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不断以“跟进学”强化“听党话”“跟党走”。

学好用好就是要转化实化,以科学真理定向领航,指引统战工作的开拓创新发展。总书记把统一战线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在第三卷开篇党的十九大报告“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章节中,总书记阐明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地位作用,强调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阐明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定位任务,强调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阐明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方针原则,强调关键是要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体系严整、博大精深。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思想,我们还要长期学习思考、持续深化认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把学习的成效转化为高度的政治觉悟,转化为科学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强大的实干动力,推动___统战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观后感5

习近平总书记的《谈治国理政》,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瞻前顾后、继往开来,旨在开辟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崭新局面的著作。

阅读这部著作,可以有远近两个方面的重要收获。就近处看,这是一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新常态”最系统、最宏富的著作。全书十八个部分,涉及到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事事物物,论述切近经验,论旨高屋建瓴。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何谓中特色的社会主义,何以实现中国梦,怎么深化改革,如何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以及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生态文明,有效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祖国统一,推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谋求周边外交和谐、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并且对人们理解执政党的群众路线、提高执政党执政水平、以及反腐倡廉建设,极有助益。

从远处看,这是一部言近旨远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不单对人们理解当代中国的大政方针、重大举措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它对人们站在百年历史的高度,审视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从独立向富强发展、从富强向文明跃升的历史进程,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百年中国的历史进程,艰难曲折、蜿蜒向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相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与屈辱的近代历史中,一直努力奋进,从来不曾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而历经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中华民族摸索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从而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是在中华民族这一历史飞跃中,展现出从独立富强向民主文明跃迁的亮丽景观。

诚然,这一伟大的变迁,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政治保障。除开这一政治保障机制,中华民族顽强追求现代目标、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尽力建构现代国家,也为世人所称道。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孙中山、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的目标,挣脱了列强瓜分和奴役中国的悲壮命运。邓小平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了民族富强的道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向富裕先进的跃升。这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地缘广袤、历史悠久、文化辉煌的大国,呈现给世人的壮观历史场景。

现代国家的独立富强,是国家足以完整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条件。一个积弱积贫的国度,是不足以在现代国际体系中获得平等的国家地位的。但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并不见得就是获得人们尊重的大国强国。因为,一个现代国家的民主文明程度,构成为一个国家在现代国际体系中赢得世人尊重的决定性理由。中国的经济实力,无疑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尽管国家的富强之路前路漫漫,但富强之途,已经鲜明呈现。国家发展的重大任务,已经落到创新现代文明,为现代文明有所贡献上面。正是对这一任务的阐释,构成习近平总书记铺展中国历史百年画卷的醒目笔触。

追忆中国艰难困苦的漫长历史,是习总书记刻画中国梦的历史出发点。这当然不是中华民族要嫉恨什么的表现,而是一个民族对自己历史经验的珍视。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期领先世界。从发展的波峰跌入波谷,中华民族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苦难。但民族脊梁的挺立,使中华民族终于在自己的艰苦奋斗中走出了一条重新崛起之路,给世人展示了一条古老民族复兴的独特魅力。而中华民族发展的远大前程,业已呈现出中国梦的强大感召力。

中国梦,是习总书记鼓舞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正在呈现它丰富的内涵,展示它引领中国发展的能量。中国梦,是现代梦、富强梦、民主梦、文明梦。在这一有力号召和有效整合国家与国际正能量的命题中,正正显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生机、厚德载物的德性精神和温润敦厚的人类情怀。由此向人们表明,一种旨在落定在现代平台上的中华文明,已然浮现。

百年中国,方始复兴。这是人民的成就、人民的复兴、人民的胜利。在中国的不断崛起和持续发展中,人民既是牵引历史潮流的动力,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引擎,更是引导国家规范发展的强大推力。人民是国家权力的赋权者、也是规范国家权力的行动者、更是国家发展的受益者。这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根本的政治原则。习总书记强调的“权为民所赋”,从根本上凸显了现代国家的人民主权原则。这条原则,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群众路线。只不过,群众路线在现代中国走上治理现代化道路的时候,已经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那就是执政党务必确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务必认识清楚,“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是中国现代建国必须坚守的基本政治准则,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理解治国理政重大问题的核心命题。这无疑表明,习总书记对现代政治具有十分精准的理解、把握与阐释。

在人民主权原则之下,一切现代政治与现代国家的建构理念渐次浮现:国家必须以人民主权原则为指引,建构依法治国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如果说现代国家的治理体系,在体系结构的经济层面上必须是开放的经济体系、能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都用好,从而将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功能各得其宜地加以发挥的话,那么,在国家权力的行使上,则必须落定在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平台上。这既是所有现代国家的基本经验,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须,更是百年中国努力复兴的宝贵经验。展现现代国家的中国轮廓,正是习总书记这部著作的核心论旨。

习总书记对法治中国的论述,完全切中治国理政的现代首要原则。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首要原则,就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宪治国,说的是“权为民所赋”;依宪执政,说的是“权为民所用”。两者落定的是国家权力的来源与功用问题。而这两个问题,恰恰是划分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界限的分水岭。依宪治国,不是一种政治地治国的状态,即不是一种按照政党、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意志治国的状态,而是按照宪法的规定法治地治国的情形。这就让中国免除了千年人治的窘迫,走上了现代法治的轨道。习总书记为此刻画了三条重要线索:一是高度肯定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中心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二是宪法的生命,在于贯穿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是要将治国理政落实为依法治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这就为中国完全坐实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平台上,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围绕这一目标,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真正促使中国作别人治传统,步入法治轨道,建成现代国家。

将中国建成法治国家,是习总书记从总体上勾画出的中国发展蓝图。这是基于中国处在从富强走向文明的关头,做出的重大战略决定,也是将中国完全推向现代轨道的决定性举措。从根本上讲,中国走上法治的轨道,也就是人民依照宪法行使民主权力的轨道。这正是习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定坐实、认真践行的理由之所在。在国家价值层面呈现的民主、在社会价值层面呈现的自由平等,无不关系到人民权利优先于国家权力的民主属性。而这正是法治中国展现出来的民主本质。

中国之走向民主文明的发展新境地,既需要勾画宏观蓝图,也需要切实深化改革,从而稳妥地坐实中国发展的战略任务。为此,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反腐倡廉、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便成为中国实现依法治国的三大现实驱动力量。“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表明习总书记推进改革的决心与信心,显现出改革在实现中国梦、坐实法治梦上的决定性作用。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导向展开的反腐斗争,则体现出公权公用的现代国家权力公共性特质,预示着反腐作为一种政治新常态的长期性与持续性。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直接显示了作为国家发展核心领导力量的政党建设,所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化解执政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构成执政党担负人民赋权的组织前提。这正是将中国共产党推向现代政党的强大动力。

习总书记的《谈治国理政》,确实是一部可以放置在百年中国现代转变历程中认真阅读的重要著作。


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观后感2020最新1000字5篇相关文章:

★ 关于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观后感1000字最新5篇

★ 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观后感5篇

★ 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观后感5篇最新2020

★ 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

★ 关于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观后感心得5篇

★ 关于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观后感800字最新5篇

★ 观看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心得体会5篇

★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体会2020最新1000字

★ 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观后感五篇

★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