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家!您身边的写作助手!请记住我们域名:4218.cn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800字

androidx86.net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对先进思想的“精神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

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发行引发热烈反响,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踊跃订阅,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能力,切实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理论学习对党员干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提升理论学习水平,不妨也从“数、理、化”入手。

善用“数”字资源。近日,有平台连续推出“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项答题,党员群众们纷纷通过在线答题的形式,检验自己的理论学习成果,实时更新分数,加深了学习记忆理解,掀起了“比学赶超”式的浓厚学习氛围。从纸质书到数字屏幕,学习的形式在变,但是学习的本质不变。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数字化学习有着高效便捷、互动性强的特点。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做“技术小白”,在继承发扬传统学习方式优点的同时,也要善于使用数字信息化平台,通过在线答题、视频会议、网络直播等新方式,充分利用线上数字资源,丰富理论学习载体,不断扩展理论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强化“理”论支撑。理论学习没有捷径可走,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只有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才能真正领悟到理论的精髓。原著原文是根和源,党员干部要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原文的学习研讨,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权威著作,要原原本本学习、原汁原味领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推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自身解决困难、推动工作的能力。

坚持“化”为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脚点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学习的关键,学习过程中,党员干部一定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学用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把理论学习融入实践,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带着问题学。找准切入点、找对路子,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理论解决难题,切实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2

新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自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著作92篇,生动记录了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感到,读懂这部权威著作,根本要先读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优势。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党。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并为之进行了可歌可泣的奋斗,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篇。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创立之初的初心与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搞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三个问题,当遇到工作难题和抉择时,一定要分析清楚做这件事的最终的受益人是谁?谁受益的最多?如果是人民群众,这就是最好的工作方案。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有强大理论力量的党。《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三卷中92篇著作都是强大的真理力量,每一篇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思路和根本遵循。从历史和实践来看,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历史的长镜和实践的成果中形成的,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作方法,是指导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心法”。这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其“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根本内涵实质,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谋划工作、提高思考深度,做到工作“万变不离其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功夫,贯彻落实好决策部署。

第三,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改革创新的党。在我们党的建设中,反复强调“坚持和完善”两者是相统一相贯通的,说直接就是做得好的要坚持,做不好的要完善。而笔者认为反复强调的“坚持和完善”就是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比如: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坚持调查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要坚持发挥“钉钉子”精神等等,这些都是从改革创新中积累形成的好经验、好制度,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在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基础上,要善用改革创新的战略眼光来思考工作、谋划事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改革创新的宝贵经验,努力形成固化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第四,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担当的党。笔者理解的担当,从小方面来讲,党的担当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说大一点就是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当前面对国内、国外两大环境的变化,党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没有变,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时期的中心工作没有变,各级党委在机制、制度和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更多的民生保障,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担当精神、斗争精神和“无我境界”。同样,在对待世界其他国家人民时,中国共产党始终树立互惠共赢的全球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采取了“一带一路”等措施,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中国人民造福,也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这份高尚的为民情怀和世界胸怀,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大国,中国共产党是能担当、敢担当、善担当的大党,从党的执政理念本质出发,党的事业发展是人民群众的发展,是属于推动全人类进步伟大事业的发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我们展开了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波澜画卷,而其中所引用的诗词金句如同冠上明珠般熠熠生辉。细读这些诗句,品味其中治国理政的智慧,能够为新环境下组织工作的创新开展予以智慧的启迪。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元代诗人王冕《墨梅》中的名句,习近平总书记用这句话点出新时代治国理政要有新气象和新作为。总有些人为组织工作贴上“和颜悦色、锦上添花”的标签,实则不然,组织工作是“防疫站”、是“手术台”、更是“降魔杵”,时刻承担着组织队伍的检查、防范、治理工作,组工人无论对人还是对事,不能总是和颜悦色,有时候,我们扮演的就是“黑脸”,而且该讲原则的时候决不讲情面,该讲道理的时候决不讲人情。正是有了“不要人夸颜色好”的组工人,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实、做细、做到位。我们始终坚守初心,即使遭到不解、非议甚至打击也从不动摇,因为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地不断进取,就是为了“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正义之气、廉洁之气,彰显出新时代组工人的中正气质和精神风貌。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中《竹石》诗中的这两句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其中的深意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思潮动荡交错、风潮四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组织工作要始终有正确站位,不被错误思潮所误导,任风雷肆虐自岿然不动。作为组工人,我们要经受得住“千磨万击”的考验,恪守廉洁奉公,不营私舞弊,不畏强权压迫,时刻坚守底线,站得正、行得端,问心无愧,两袖清风,这样的组工队伍一定是无坚不摧的,即使有肆虐的东西南北风席卷而来,我们也会化风为静,心不动、意则定,经受住自我考验和社会考验,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组工人。

“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这两句诗分别来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和毛泽东《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浮云遮眼,乱云飞渡”可以说是对当今世界形势的生动写照,也提醒我们未来组织工作开展的艰巨性。作为组工人,我们要有“无畏从容”的底气,有敏锐的分辨力和判断力,做到“扎根基层低起点,思想进步高站位”,这样才能在纷繁驳杂中拨开遮眼的“浮云”,乱云飞渡中能够从容应对,登高远眺始终追随党的正确领导,让组织工作真正发挥“拨云见日”的作用。

治国有道撷金句,诗海采珠启慧心。细读深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所引用的诗词,古为今用处处彰显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智慧,而这也是组工人深入学习践行的“诗意指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深刻阐述了理论学习对党员干部的重要性。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各种“周末读书班”“夜校课堂”应运而生。然而,“理论学习不够”“理论学习不深入”“理论学习不系统”等问题依然是党员干部个人总结、民生生活会报告中的“常客”。归根结底,是因为部分党员干部没有掌握到理论学习的“完整秘籍”。

理论学习当以“学”字开头。理论学习切忌瞎学、胡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弄清楚学什么,坚持以学习马克思主义为主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如近期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内涵丰富、内容广博,是党员干部的必学教材。另一方面,要弄清楚怎么学,不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必须坚持读原文、学原著,带着问题系统、认真、深入地学,确保入脑入心。

理论学习当以“思”字深入。曾听某位党员干部说:“理论读本上的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天书’。”此话是自嘲的玩笑话,但也映射出部分党员干部学习不深入的问题。“学而不思则罔”,若只学不思,那么学习必然会浮于表面,无法领会理论知识的深刻内涵。因此,党员干部要摒弃人在书前、心在天边的“假努力”“假学习”,多问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把自己放进去、把职责放进去、把工作放进去,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理论学习当以“践”字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和思的目的都在于用,学得好不好、思得深不深,都要靠实践来检验。相反,不付诸实践的学习是“纸上谈兵”,是不可取的。党员干部在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上,要勇于、勤于、善于将所学所得用于实践,既以理论指导实践,又在不断实践中修正完善理论,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

理论学习当以“悟”字收尾。感悟是学习的重要过程,是学习成果的最终体现。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忽略了感悟环节,认为做到了学、思、践,就是学以致用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坚持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撰写短评232篇,这个撰写的过程便是感悟的过程。党员干部要把所学所思所践归纳、总结、升华为感悟,不断完善适合自己的工作思维、工作方法,在感悟的过程中体会真理的“甜”。

学习、思考、实践、感悟是一个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悟而得的过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党员干部要掌握理论学习“完整秘籍”,以理论坚定促进政治坚定、党性坚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