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家!您身边的写作助手!请记住我们域名:4218.cn

《我是什么》教案及教学反思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是什么》教案及教学反思1

目标预设:

1、识字13个,写字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及性情。

4、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图片、字卡、实物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

一、实验引入

1、课前教师将盛有冰块与水的碗放进小盒,副食学生猜测。

2、学生触摸后谈感觉。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魔盒的碗里有水有冰,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记一记生字。

4、汇报记忆生字情况。“灾”“晶”“毁”“冷、冰、冲”

5、(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朗读

1、你最喜欢水的哪种变化,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课文中的我穿着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子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2)我的变化奇特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3)我是怎么变成雨、雹子、雪花的?你能做做“落”“打”“飘”的动作吗?

(4)教师引读:

夏天的早晨,我在——-

秋天的早晨,我在——-

3、看完了我的变化,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一块儿读读课文,也可以加上动作。

第二课时

一、我是水孩子,我会变成什么?

二、阅读理解

1、引读课文:我的家在什么地方?我温和时做过哪些好事?暴躁时干过哪些坏事?

2、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家还在哪儿?我的温和、暴躁表现还在什么地方?在生活中,我还能做哪些好事?又做过哪些坏事?

3、了解水的性情后,你能读好课文吗?

三、拓展性学习

1、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讨论、交流。

2、现代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只让水做好事,不让它做坏事?

3、学生合作,小组调查研究,研究水的家:看年无们身边有哪些保护或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生字

1、检查读生字。

2、检查读课文

(1)出示生字,齐读

(2)小组讨论学习

(3)看看哪些字比较容易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4)哪些字比较难记?讨论你怎样记住它们?

(5)汇报结果

3、师做重点强调

4、自由练习

每个字写4个。

三、巩固练习。

《我是什么》教案及教学反思2

《我是什么》本课是一篇主要用拟人手法写作而成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类的利弊关系。

一、成功之处

1、谜语导课激发兴趣。采用了有关天气的谜语进行导课,迅速引出对新知的学习。

2、字词教学自主扎实。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完成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带拼音拼读,去拼音指名读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上,只在重点处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字形特点。

3、整体感知方法得当。采用关键词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使他们跳一跳就能够着桃子,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4、细读文本灵活多样。第一、二自然段时,我选取三个表现水的形态变化的重点语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辨析形近字。这些做法能够巧妙地化解本节课教学难点。

5、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本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贴近儿童的语言,不断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不足之处

1、识字环节漏掉了“躁”的教学,导致在开火车读字卡时进行补充,占用不必要的时间,影响后面教学。

2、朗读指导时,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需再凝练。

《我是什么》教案及教学反思3

一、以读为本,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中角色(云、雨、雹子、雪)读有关的句子,把自己当做那个角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融入课文。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动词来感受它们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加动作表演出来。同时又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词的准确。然后渗透到感情朗读上。我又请男生读雹子的句子,女生读雪的句子,体会雹子的力度,雪的轻盈。

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再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导读,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欣赏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二、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当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了水变成汽的过程后,我又通过课件演示,把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加强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他们懂得了课文写的“我在池子里睡觉,在跳舞、唱歌、开大会。”中“睡觉”是水安静的样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动;“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滚及它发出的声音。“开大会”是指水很多,百川入海嘛。

三、学有所得,感悟提升。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受到了环保知识的教育,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回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最后,在课程结束之际,我又布置了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画一画水的变化,并注上说明文字。是学生的课堂所学得以延伸。

当然课堂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还没有完全融入课文的学习之中,可能是积极性调动还不够。在教学水的不同形态是还可以渗透一些写作技巧。总之,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我是什么》教案及教学反思4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小语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新编科普短文,它与《四季的脚步》、《清澈的湖水》、《植物妈妈有办法》一同向学生介绍动植物知识、自然常识,进行环境教育。其中,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及朴实而生动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它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根据课文特点,我抓住这个“变”,利用学生很喜欢的孙悟空来吸引大家。然后,以“他会变,我也会变,想知道我是谁”设疑,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接着我把学生都当作可爱调皮的小水珠,用生字宝宝们来考小水珠们进行生字教学,教师对字音及轻声音节进行指导。(本节课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让学生和我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着大家一起“变”。这样设计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按课文特点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用我是“小水珠”来贯穿全文,品读水的变化:先学习描写“汽”和“云”的句子,再学习描写“雨、雹子、雪”的句子,用“我”来自称,经过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连成一片之后我又变成云,碰到冷风,我有时变成水珠落下来,有时变成小硬球打下来,有时变成小花朵飘下来。再把他们之间的变化过程用箭头连接,使他们能够初步了解。由于时间关系,后面部分就留到下节课。本节课要求会写的两个字是“池、浮”。

但是,我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很不到位,比如:

1、生字教学环节,我只是叫了几个学生读一读,自己讲解一下就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比较匆忙,根本不知道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而且没有在语境中识字,没有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于二上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节课要认识这么多生字还是有难度的

2、朗读时层次不分明,只叫了几个学生读一读,读得好的就过了;齐读较多,没有变换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尝试着也读出这种感情,也就不了解他们真正的朗读情况,也许还只是他们当初的水平,我一点也起不了作用。总之,与最初的目标定位相距甚远。如教学“雨、雹子、雪”时出现相对应的“落、打、飘”三个动词,我没有很好地落实下去,也是匆匆而过。这里可以先创设一个情境让他们理解语言文字,师再进行有效引导,如给它们调换位置、创设情境、做做动作等等。教学云部分,让他们先读一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师装不懂,问:白衣服是什么?——白云;黑衣服是什么?——乌云;早晨、傍晚时披上的又是什么呢?——朝霞、晚霞,并理解“穿着、披着”之间的不同。这些环节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思考。

通过这次的展示活动,使我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与其他人之间的差距,明确了自己要努力的方向。一直坚持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是什么》教案及教学反思5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本课我试图通过指导观看图画、动作演示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抓住重点句子和段落。注重用言语描述、图片欣赏、生活体验让学生有感受地朗读。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体会地去感悟朗读的技巧,比如在指导朗读“有时候我穿白衣服,有时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这一句时,我先带着学生欣赏美丽的云图,让学生自己说说看到的三幅云图:白云、乌云、彩云,学生自己感受到云的变化,云的美。我又把云儿说成是爱漂亮的小姑娘,让他们把云儿想像成爱漂亮的小姑娘,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那种美,那种快乐,让他们感受到读这一句时应有的感情。

本节课在理解课文时,我始终以“水这位魔术师”来引导学生读文,抓住第一、二段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水的不同变化,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动作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并根据板书及时总结,梳理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读懂了我是什么。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来学生对文本理解更加透彻。

不足之处:写字指导仓促,个别学生对生字掌握不是特别熟练。自习课上需要进一步指导,以便学生彻底掌握,不留教学死角。

《我是什么》教案及教学反思6

题“我是什么”是一个问句,吸引了每一个读者,本课在写作特色上,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以第一称来叙述,亲切自然。在修辞上排比生动,结尾以问句猜谜的形式,充满神秘感。这篇科学短文向我们介绍了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在教学本课的思想上,结合生活实际,山区孩子对汽,云、雨、雹子、雪并不陌生,“以读为本”是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识字随文

本课的生字大都是结构和部件比较复杂的字,我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熟读课文,然后从课文中抽出词语反复读,再把生字提出来单独认读。“躁、灾”是平舌音;“稼”是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

在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过程中,我特别引导学生要创造性地认记生字。如,雹,雨____包;躁(换偏旁)还可以编编与生字有关的小诗,如(伸手会做操,有水能洗澡,着急暴躁就跺脚),灾(家里着火了)

我还准备了带生字的文本(我是水,有时温和,有时暴躁。温和的时候就帮人们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暴躁的时候,就会给人们带来灾害,淹没庄稼,变成雹子打下来。浮躁的个性,人们还研究我呢!)让学生熟读,并多读。这种缩短文本或编制文本的方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实践较落到实处。从语文的角度,这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识字。

写字指导。在写字之前,让学生去观察每一个生字的特点,这课要求写的字,对二年级学生还是有难度的。我在这一环节中,认真思考了,也想了些办法,编字谜,观察构字的形、义、如,“黑”难写,“四点底”是火字变形,编生字歌(火把锅底烧黑了)或者(这里被烧黑了)“器”编字谜(上面两个口,下面两个口,中间一只狗)还要注意,“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害”中的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写“灾”和“黑”时,注意笔顺,(这里我复习了笔顺)两点水的“点”和“提”在横中线两边“对望”,写“提”要起笔向下,再回锋向上。“三点水”的第一点与两点水的第一点位置相当,第二点正好在横中线上,第三笔“提”起笔比两点水低。另外“池”字右边的“也”,“横折钩”的“横”要向上斜,“折”要往左斜,“竖”刚好写在竖中线上,“竖弯钩”尽量往右边伸展,“钩”向正上方,不要往左收笔。

二、品读感悟

这篇课文负载了科学知识,但不是重点,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把重点放在朗读的指导上,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读好。

整篇课文应该读得亲切,舒缓,各句各段应该富有变化。第一、二自然段应该读得“神秘”点。第四自然段要读得有变化。根据我班孩子,朗读能力常不如我意,这篇课文的语言充满了童趣,为了突破这难点,我范读了课文,孩子们被我的范读吸引住了,我又领读了一遍,再让孩子们自读、抽读、齐读。(从学生齐读的效果上,读是比较好了),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加了难度,逐步理解课文。

学生已经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课文,应该知道“我”是水了(这里,我设问了,“我”是什么,让学生齐答“水”响亮)这下我逐段引导学生学课文。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如,“我”会变。“文章开门见山,抓住”变“来写。两个“有时候”写出了云的不同状态,因此抓住“云”。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就是写“我”变成雨、雹子、雪的过程)因此抓住“雨、雪、雹子。”第三自然段比较短小,文字优美,在写作手法上,拟人的手法(……在……在……在……)排比句式,生动地写出了水在地面的状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排比句子,抓关键词,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这里我特别引导学生仿秀句式,如,平时我在家里________在学校里________在教室里________在操场上________。并动笔写一写,几乎要达到人人过关。)引导学生体会这里的“睡觉、散步……是指在池子里的水,很平静。”散步“指水在小溪里流着,而且缓慢。”奔跑“指江河里的水,滚滚向前……(学生的领悟很不错的)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我设了计了简单的勾画口头作业,让学生找找这段中能说明主要内容的句子。大多数学生完成了,我巡视了,全勾画对了,第一句,”有时候……有时候……“(点拨,这句总写”我“的性格特点。)出示句子填空式的,1、我做过许多好事________2、我也做过许多坏事____________。(让学生口头填填并读读)引导学生分析文段用的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水的利与害。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回答,”拟人的手法“本段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的利与害。

在学习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先读文题,再读最后一段,(我设问,这样读你发现了什么)有学生说,课文的题目与结尾是一样的,都是写的“我是什么“还有学生说,只是结尾的”我是什么“加了问号(在孩子们知识渴求的欲望之上,我作了点拨)这种写法是紧扣文题,首发呼应(不做太多的解释)。用问句结尾“你们猜猜”充满童趣。

读好课文,就是能对全文的优美文段,优美修辞,优美句词,进行品读、赏读、感悟、模仿……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地指导学生背诵第一、二、三自然段。仿写“第三自然段的排比句式”“仿写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本课采用的是拟人手法,以第一称叙述,读起来亲切自然。如,“我在池子里睡觉”声音要轻,安静的感觉,“在小溪里散步”读时要声音舒缓,悠闲的感觉。这个环节我作了范读,让学生感觉模仿。第四自然段仿写,先让学生说,注重总写句的提示,学生表现还不错,都争着回答,有一女生说的真好(我有时候乖巧听话,有时候调皮捣蛋。乖巧听话时,我自觉完成家庭作业,帮妈妈扫地,洗碗、会让妈妈高兴,如果调皮捣蛋时,会故意写错字,和妈妈顶嘴,把地面弄脏,给妈妈找麻烦,让妈妈伤心。爸爸妈妈为了让我光听话,不调皮,想了很多办法来管我。)接着,我让学生把自己仿说的写下来,并一个一个地看(在我的语文教学中,这种训练必须落到实处)。仿写文段,就是借原作的结构、思路、句式、语言风格来进行写作引路的一种练习方式。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因此,这种读与写的结合,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真不错的,从基础知识的掌握乃致课文拓展与实践,本人认为自已的教学落到了实处,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教学创新”给所有语文老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是属于哪种载体文本,都需要教师去体认,去再造、去落实。依据学生实际能力,设计适合学生口味的教学模式,在广阔的语文天地间,崭新语文教师角色的特质。

《我是什么》教案及教学反思7

课文《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文章脉络清晰,第一人称的写法令人倍感亲切,在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小水珠落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在执教这一段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一)小组合作,读词组句。

在引导同学充沛朗读这段话之后,我布置同学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出示事先准备好的6个词语卡片(“小水珠”、“小硬球”、“小花朵”、“落”、“打”、“飘”),先指名小朋友们读一读这些词语,然后试着把这6个词语拼组成3个句子。并布置一位同学上台在黑板上拼组。由于同学熟读了课文,对词句已有初步感知,小朋友们大都能准确地按上下排列的顺序排列出“小水珠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

(二)感知句意,调整句序。

同学组好句子之后,我掌握契机地问道:“这里面有三个动词,分别是什么?”小朋友们不由地脱口而出:“落、打、飘。”我又接着问到:“那它们的位置可以调换吗?”问题一出小朋友们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窃窃私语,还有的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但不一会便有人跃跃欲试地嚷嚷道:“不能,不能。”并有理有据地说出了自身的理由:小硬球最重,肯定是打下来;花朵很轻,当然是飘下来;而水珠自然是落下来了。

而这时我又故做疑惑状说道:“听大家这一说,仔细地想一想,这三个句子的位置好像有点不妥,能不能重新调整一下顺序呢?讲出你的理由来。”小朋友们一下子又被难住了,但马上有又一个个喜形于色:“我知道了!”“我也看出来了!”接着开始动手调整三个句子的顺序。最后又一个个争着向我和同学们讲自身的发现,说调整的理由。一个小组汇报:“小水珠、小硬球落下来时有的轻有的重,我们组是依照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的:第一句是‘花朵飘下来’,第二句是‘小水珠落下来’,第三句是‘小硬球打下来’。”另一个小组汇报:“我们组是依照小水珠、小硬球落下来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小硬球最重,肯定是最先落下来,小花朵最轻,当然是最后飘下来。”但大家都能通过对“落”、“打”、“飘”这三个动词不同意义的感知而作出判断的。

(二)朗读感悟,想象情境。

同学读词组句,又按自身地理解重新修改了课文,可这时我又出一招:“同学们已经重新排列了这些句子,且理由都非常充沛,很好!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自身出色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感受它们下落时的轻重快慢呢?”同学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思维又再次被激活,一个个又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读了起来,并都在“飘”、“落”、“打”这三个字的读音处置上做文章,反复尝试,相互提示,如有的同学将“飘”读得轻而长,将“打”读得重而促,我检查上也进一步提醒同学:“小花朵飘得还不够轻不够慢。”“小硬球还应该打得再重些。”最后,我又让同学把这些句子放回原文中去读整段话。同学们在交流朗读时的感受和互相评议时,有的说:“我读这句话的时候,眼前像是真的有千千万万朵雪花在空中飘舞。”有的说:“我听ххх同学朗读这一句时,眼前也像在放电影:无数的雹子像子弹一样打在地面上和我们的脸上,硬硬的,凉凉的,蹦蹦跳跳的,真好玩!”……

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可能的将“唤醒、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身,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同学,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但同时也激活了同学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他人表达或展示出自身的感受。使同学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这应该

就是语文基础的渗透性教学,就是关注同学语感的能力培养,就是“读”与“练”的有机整合吧。


《我是什么》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案及教学反思合集

★ 我是什么教学的反思范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们的玩具和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

★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我说你做教学教案反思

★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教学反思模板

★ 小学四年级语文《陈嘉庚办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少年王冕》教案教学反思

★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东西南北》教案及优秀教学反思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