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家!您身边的写作助手!请记住我们域名:4218.cn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大全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大全(7篇)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我国有“六三”和“五四”两种小学和初中阶段划分。六三学制是指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制度。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大全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大全精选篇1

一、口语交际

1、导入: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一直沐浴在浓浓的家乡情里面。这次口语交际活动,我们就来一次大比拼──动情你我他,你来我也来。设置的奖项与注意事项如下:

⑴ 以组为单位,齐心协力来比拼。

⑵ 单项记分,计算总分。

⑶ 每组参赛项目不少于两个,每个项目参与人数不少与四人。

⑷ 围绕浓浓乡情表演,形式不限。

⑸ 按照序号表演节目,每组先表演一个,再等第二次轮回。

⑹ 评分标准以掌声与泪水做唯一参照:

(提示:形式可以是古诗诵读牵情思,可以是歌曲演唱道情思,可是挥毫泼墨画情思,可以是匠心独运写情思等等)

(说明:在之前,就发动学生课下进行资料搜集与节目彩排,以组为单位独立进行。)

2、准备:

组长抽签决定顺序,组员同时准备,时间不过三分钟。

3、演出,要求:

认真演出,认真观看,认真评选。

二、习作、回顾与拓展

1、回顾口语交际:

上节课,我们通过动情你我他,你来我也来的活动,纷纷抒发了自己的浓浓家乡情。你们是否想过长大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

2、提出习作要求:

⑴ 以以二十年后回故乡写题目,展开想象,来完成一篇作文。可以侧重一方面来写,比如侧重变化写,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家乡的某处景观大胆想象,不拘形式。

⑵ 注意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抓住一个人、事、物来完成文章。(回顾内容)

⑶ 先自行阅读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再在大体讲述的基础上尝试适当地加以运用。

3、交流:

⑴ 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⑵ 同桌交流。借鉴经验。

⑶ 自由阅读文后趣味语文中的《推敲的来历》,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的奥妙,将体会内化为习作的行动中。

4、动笔。

5、讲评:

⑴ 原则:

抓住学生的独特视角进行积极评价。

抓住学生的非凡而合理的想象进行评价。

抓住学生的准确语句进行积极评价。

抓住学生的个体进步进行评价。

⑵ 形式:

同桌交流。

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6、展示:

分两种类型展示:优秀习作展示;进步习作展示。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大全精选篇2

目标:

1、积累词语,学以致用。

2体会句子,说明事物时,明白要注意用语准确,选择恰当的句式。

3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让学生在思想和认识上受到启迪。

4了解学习毛笔书法的意义,了解习字姿势要领和选帖、临帖的注意事项。

重难点:积累词语,学以致用。

课时数:一课时

一、第一题

1、学生反复读,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知词语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2、想想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些词语。

二、第二题。

1、学生反复读。

2、比较两句话的区别。

3、教师归纳小结。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让学生把两句话读通读顺。

2、让学生对照注释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3、熟读成诵。

四、第四题

1、让学生熟读短文,了解短文每一段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读了短文后了解到哪些知识。

3、建议学生在课余练练毛笔书法,培养兴趣特长。

口语交际“与校长对话”

目标要求:1留心生活,善于发现的主人翁精神。

2锻炼学生直面校长,直陈感受,直述问题和建议的自信和勇气,提高与人对话的能力。

课时数:一课时

课前准备:以班级名义给校长写一封言辞恳切的邀请函。学生整理归类对学校的建议。

一、小主持人隆重介绍校长,致欢迎辞。

二、校长讲话。

三、学生就自己在校学习生活的感受、学校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安全卫生,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四、校长回复学生提问。

五、评价小结

六、主持人总结,欢送校长。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大全精选篇3

教材分析

1.阅读教材的阅读材料,体会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感情,感受他们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2.通过各类活动,回顾小学的美好生活,学会感恩,学会运用各种语文形式,抒发内心的情感。

3.通过给老师写感谢信、学写赠言、学写演讲稿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懂得语言运用要得体、精炼、优美。

教学目标

1.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感受老师工作的辛苦和老师对学生的爱。

2.用书信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给老师写感谢信。

教学难点

给老师写感谢信。

教学准备

背景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制作精美的“恩师一览表”并发下。

预设过程

一、激请导入

板书:依依惜别。

同学们,这是我们本次综合性活动第二部分的内容,看到这四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是啊!古人云:“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的确,在这六年的美好时光里,是老师伴随我们走过每一天。在他们的谆谆教诲下,我们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学习,更学会了做人。在这毕业前夕,在即将告别母校的前夕,让我们再一次把目光集中到我们亲爱的老师身上。

二、真情回眸

同学们,六年啊,教过你的那些老师你还记得吗?让我们轻叩记忆之门,回首那些教过我们的老师吧!请拿出我们发下的那张“恩师一览表”。

(一)填写表格,播放背景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四人小组共同回忆,以最美观的笔迹写下老师的名字,以便珍藏。

(二)回忆往事:

同学们,看着这一个个老师的名字,你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什么?也许你想起了某一位老师的笑容,也许你想起了某一位老师的眼神,也许你想起了你曾经和某一位老师之间的故事……请你说说印象最深的那个老师或者关于老师的某一件事情吧!

三、真情阅读

谈起老师,同学们真的有说不完的话啊!有一位露露同学,她把自己想对老师说的那一肚子话写成了一封信,打动了很多很多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她写的《给老师的一封信》,看看她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的。

(一)自由读文,想一想,她讲了哪几件事情?读后交流。

(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开学那一天,是顾老师第一个把我领进门;第二件事是顾老师指导我们写。)

(二)你觉得哪些句子深深打动了你?请你用波浪线划出来,并深情朗读。

个别朗读交流后,全班齐读最后一节,感受抒情的方法。

(三)这文章为什么会如此打动你?

(讨论文章特色:情感真挚;抒情和事例相结合;语言优美,充满诗意。)

四、真情倾吐

(一)读了露露同学的信,我们也深深地被感动。用书信的方式,直接向我们的老师表达心中的敬爱,这是多么好的一种方式啊!让我们也试着用这样的方式向老师表达我们的深情吧!

(二)讨论:

1.在这封信里,我们可以写什么内容?请列出2-3个事例,我们来交流交流。

2.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格式要正确;情感流露要自然;适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三)学生独立。

(四)交流书信。师生点评修改。

五、课后活动

把自己写的信誊抄在漂亮的信纸上送给老师

板书设计

情感真挚;抒情和事例相结合;语言优美,充满诗意。

作业设计

把自己写的信誊抄在漂亮的信纸上送给老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大全精选篇4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⒈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⒉小组研读。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大全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写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4.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以及在说明中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以及在说明中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1.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以及在说明中表达情感的方法。

2.感悟蚕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阅读材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学习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其中,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人们把中国称为“丝国”。同学们,中国能有这样的美誉,你们知道谁是其中的大功臣吗?(蚕)对,蚕就是首当其冲的大功臣。今天,我们就来增加一些对蚕的了解,一起来学习第8课《春蚕》。(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课文。

2.指名读生字,纠正错误读音。

3.齐读生字。

三、细读理解

1.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能从课文中了解蚕的哪些知识?

2.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历史悠久、生长发育、生理特点、赞美)

3.从老师的板书你对课文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

4.小结。

四、再读课文,赏读语言

1.默读课文,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好在哪里?这个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你在课文中划出来,并把你想到的在旁边做出批注。

2.学生交流。

3.重点探究。

(1)为什么说蚕丝是用“蚕的生命化成的”?蚕为了吐丝,耗尽了所有的生命,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2)“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什么意思?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春蚕这样的人,你觉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还可以用来赞美哪些人?

4.把你喜欢的语句再一次读出来。

五、拓展阅读

1.教师朗读《春蚕的歌》选段

2.谈话小结。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大全精选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诗歌,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2、理解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节意思。

3、引导学生模仿第二节续写诗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兴趣。

4、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难点

1、能读懂诗歌,理解第三小节意思。

2、引导学生模仿写诗句。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个人的时光》配乐曲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激趣谈话:有人说,生活是一支歌,一支饱含人生酸甜苦辣的歌;也有人说,生活是一幅画,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同学们,你认为生活是什么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2、学生谈对生活的理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的画面,看看这些画反映的都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相机提问:这几幅图画的是什么?分别介绍图意。

3、介绍作者

师:是呀,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有一位诗人写了这样一首关于生活的诗《生活是多么广阔》。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何其芳)何其芳,是我国的诗人,他于1942年在延安写下了这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诗。

(二)初读诗歌

1、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说生活是多么广阔?)同学们,你们可能想知道生活是怎样的广阔?生活是怎样的丰富多彩?我们来仔细读读这首诗。

2、小组内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自己不懂的词互相交流。

3、诗人在第一小节中说:“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那么,广阔的不仅仅是海洋,还有什么呢?(天空、草原、星空----)谁能仿造课文第一小节说一说?指两名学生说。

4、齐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人用什么词语来概括了他感受到的生活?(广阔、芬芳)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小节?你的理由是什么?生活是怎样的广阔呢?我们来学习第二小节。

(三)再读诗歌(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阅读教学)

1、学习第二小节

(1)分小组自由读第二小节。

(2)出示多媒体课件,请一小组同学有感情读第二小节。

(3)同学们,生活还可以怎样的广阔呢?诗人生活在战争的年代,而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又应当有怎样广阔的生活呢?想想,我们在课外做些什么呢?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呢?

我们也来学习当一当小诗人,写一写反映自己生活的诗句。

(4)学生自己尝试写诗。

(5)小组成员共同创作诗歌。

(6)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引语:有一位哲人这样说过,交换一个苹果你还是得到一个苹果,可是交换一个快乐你就会得到两个快乐。你愿意做这样的人吗?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快乐的生活抒发出来,和大家分享,好吗?

(师生评议)(设计亮点:小组成员共同创作诗歌让小组成员体会到了与人合作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然后推荐代表交流展示,又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结:你们都说得真好,看,我们的生活也是多么丰富,多么广阔。生活的广阔蕴含于什么之中呢?作者是怎样理解生活的呢?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小节。

2、学习第三小节。

(1)课件出示第三小节,指名有感情朗读。

(2)小组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a、小组内交流讨论。

b、班上汇报。

(3)创设情境朗读第三小节:请你告诉老师说——请你对着同桌热情地说——

请你抚着自己的胸口自言自语地说——

最后请你大声地对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位朋友说——

老师:孩子们,现在的你快乐吗?激动吗?所以(齐读最后小节)

(情境朗读让学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熏陶,也更好地领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补充时代背景: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何其芳先生当时在写这首诗时,中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局势下吗?本诗写于1942年,诗人身处延安,当时抗战的炮声在中国大地上轰响,由于国民党长期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政策,当时延安的各种物资严重匮乏,所有机关、学校的物质生活都相当艰难困苦。住的是窑洞,伙食标准一般是,每人每天一斤小米、一钱油、两钱盐。主食主要是小米饭,基本上没有什么副食,肉更是难得吃上一次,几乎顿顿是盐水煮土豆、白菜汤或南瓜汤。每个月有一两次馒头或肉丁烩面条,就算是改善伙食了。在这样艰苦,物质极为匮乏的情况下,而解放区的天空却一片湛蓝,一天清晨,作者坐在窑洞门口,望见山底下浮着白雾,空气中带着露水似的微冷,黎明在变成白天,就像花朵在慢慢开放,山底下工人们打石头的声音飘荡在山谷里,诗人并没有畏难情绪,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透着热情冲动,反而觉得生活是那样的美好,情不自禁地唱出“生活是多么广阔”的激昂诗句,原因是什么呢?诗人渴望自己也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旺盛的生命活力。当时诗人还有感而发,他一口气写了两首,其中一首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生活是多么广阔》,还有一首就是《我为少男少女歌唱》,所以有人说:他是新中国的百灵。有人说:他是文章能手。有人说:他是一位自觉的艺术家。这就是何其芳先生。

(5)播放配乐曲《三个人的时光》,请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师:如果说读书是和文字对话,那么朗读就是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回到那热火朝天的1942年,回到我们的革命圣地延安,再次重温诗人那荡涤我们心灵,鼓舞我们生活力量的动人华章吧。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篇课文吧。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体验了生活的快乐,真不简单,我们用眼睛摄像,用心灵感悟,用嘴巴诉说,平凡的日子不平凡,这就是感悟生活快乐的真谛所在。同时,这节课我们也过了把当诗人的瘾。其实,写诗和作文一样,生活即作文。下面,老师根据平时的写作积累的方法,也可以说是小窍门,我把它毫无保留地送给大家。(课件出示:1、生活是习作的源泉;2、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四)课外阅读推荐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魔法灰姑娘》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设计亮点:课外拓展是语文学习的又一渠道。小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阅读量还很不够,我们教师应该在每篇课文学完后进行有意识地激励,补充课外读物,这样来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大全精选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不计其数、千里迢迢”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共有家园的意识。

3、进一步掌握科学知识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能抓住要点,了解知识,并注意这类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向我们介绍的科学知识,知道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难点:进一步学会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并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教具准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板题:20、意想不到的灾害

2、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1)哪些是意想不到的灾害?课文写了哪些意想不到的灾害?

(2)为什么称它们是“意想不到的灾害”?

二、初读课文。

1、一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2、二读课文,填写表格。

三、检查交流。

1、课后生字表组词读。

重点正音:蟾蜍泌

重点字形指导:蟾滥

2、课后词语表中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3、交流表格填写情况。

4、小结:通过对课文的读和表格的填写,你了解到了哪些科学知识?

板书:维持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

四、深究原因。

1、导入:为什么说维持生态平衡十分重要?

(1)什么叫生态平衡?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出示句子,不论什么动物,它们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

A、“不论什么动物”你怎么理解?(不管是有益的动物还是有害的动物。)

B、指导朗读。

2、为什么必须要保持平衡?

出示句子:动物在生活中有许多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泛滥成灾。

(1)理解“泛滥成灾”。

(2)联系表格和课文内容,用“()在()泛滥成灾,就是因为人们只想到(),没想到()”说话。

(3)可见,即使是有益的动物,如果无限制地(大量繁殖),也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灾害)。因此,我们要努力(维持生态平衡)。

(4)那如果螃蟹、蟾蜍数量太少了或灭绝了,又会有怎样的后果?

3、举例说明一种动物(有益或有害)太多或太少,甚至灭绝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害?

五、课堂练习。

1、完成课作1、2、3题。

2、谈谈收获:了解到了哪些科学知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一步学会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并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是怎样的?

填空:读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一要(把握文章介绍的知识要点),二要(琢磨文章的词句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

二、琢磨文章词句。

1、自由读课文,体会,圈出重点词句。2、反馈交流:

(1)不计其数的螃蟹,在26000公顷的稻田上咬稻秆,啃稻根,破坏了大片庄稼,造成了重大损失?

A、“不计其数”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螃蟹泛滥成灾。)

B、用“重大”修饰损失,说明什么?

C、指导朗读。

(2)农田里,草丛中到处都是蟾蜍,它们分泌的毒汁使得牛羊等家畜受到毒害,对澳大利亚的动物世界造成了威胁。

A、“到处”写出了什么?(蟾蜍泛滥成灾)

B、“受到毒害”与“造成了威胁”互换可以吗?为什么?

(因为蟾蜍在农田里、草丛里活动,家畜也常在这些地方活动,有直接影响,所以文中说“受到毒害”;别的动物不生活在农田里、草丛里,所以文中说“造成了威胁”。二者在程度上有差别,课文作了准确的区别。)

C、指导朗读。

(3)不论什么动物,它们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

(4)动物在生活中有许多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疾病等,这使得动物的数量基本上保持稳定。一旦失去某一种制约因素,动物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加,泛滥成灾。……

三、再理思路,概括段意。

(1)(2)║(3)(4)║(5)║

1、味道鲜美的螃蟹会造成灾害。

2、庄稼的卫士蟾蜍也会造成灾害。

3、分析上述造成灾害的原因,说明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完成课作第5题。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五、课外拓展延伸。

1、阅读《蛇与庄稼》

(1)自读,绘制食物链图,说说相互之间的制约作用。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说说文中那些词用得准确生动。

2、课外收集一份有益动物成为有害,或有害动物为人类造福的材料,在班上交流。

3、以《假如青蛙被我们吃光了》或自由选题,写一篇关于保护生态平衡的短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