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有理数的教案模板
立方根是奇次方根的特例,就像平方根是偶次方的特例一样,立方根对进一步研究奇次方根的性质具有典型意义。一起看看初一数学有理数的教案!一起看看初一数学有理数的教案!欢迎查阅!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教案1
求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运算是数学的基本运算之一,在根式运算、解方程及几何图形解法等问题中经常要用到。学习立方根的意义在于:(1)它有着广泛应用,因为空间形体都是三维的,关于有关体积的计算经常涉及开立方。(2)立方根是奇次方根的特例,就像平方根是偶次方的特例一样,立方根对进一步研究奇次方根的性质具有典型意义。
教学目标:1、能说出开立方、立方根的定义,记住正数、零、负数的立方根的不同结论;能用符号 表示a的立方根,并指出被开方数、根指数,会正确读出符号 ,知道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2、能依据立方根的定义求完全立方数的立方根。教学重点是:立方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求法。在教学中突出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对比,弄清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这样做既有利于巩固平方根的概念,又便于加深对立方根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
在课堂的引入上采用了一个求立方根的实际应用问题,已知体积,求正方体的棱长。由实际应用问题是学生易于接受。再对已学过的相似运算---平方根进行复习,为接下来与立方根进行比较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为他们布置了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看书。自己找出立方根的基本概念。关于立方根的个数的讨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考虑到这个结论与平方根的相应结论不同,采用了先启发学生思考的办法,用“想一想”提出有关正数、0、负数立方根个数的思考题,接着安排一个例题,求一些具体数的立方根,在学生经过思考并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之后,自己总结出结论。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区别,强调:用根号式子表示立方根时,根指数不能省略;以及立方根的性。考虑到如果教学计划提前完成,我在练习卷之外,还准备了一些易混淆的命题让学生判断、区分,巩固所学内容。
本节内容设计了两课时完成,在第二课时进一步深入学习立方根在解方程,以及与平方根部分的综合应用。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教案2
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重点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活动1 复习旧知
1.什么是方程?你能举一个方程的例子吗?
2.下列哪些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并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1)2x-1 (2)mx+n=0 (3)1x+1=0 (4)x2=1
3.下列哪个实数是方程2x-1=3的解?并给出方程的解的概念.
A.0 B.1 C.2 D.3
活动2 探究新知
根据题意列方程.
1.教材第2页 问题1.
提出问题:
(1)正方形的大小由什么量决定?本题应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
(2)本题中有什么数量关系?能利用这个数量关系列方程吗?怎么列方程?
(3)这个方程能整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吗?请说出整理之后的方程.
2.教材第2页 问题2.
提出问题:
(1)本题中有哪些量?由这些量可以得到什么?
(2)比赛队伍的数量与比赛的场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5个队参赛,每个队比赛几场?一共有20场比赛吗?如果不是20场比赛,那么究竟比赛多少场?
(3)如果有x个队参赛,一共比赛多少场呢?
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两个数之积为0,求这两个数.
提出问题:
本题需要设两个未知数吗?如果可以设一个未知数,那么方程应该怎么列?
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25,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活动3 归纳概念
提出问题:
(1)上述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给这一类方程取一个什么名字?
(3)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________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________,这样的________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提出问题: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有什么特点?等号的左、右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要限制a≠0,b,c可以为0吗?
(3)2x2-x+1=0的一次项系数是1吗?为什么?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
活动4 例题与练习
例1 在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是________.
(1)4x2=81;(2)2x2-1=3y;(3)1x2+1x=2;
(4)2x2-2x(x+7)=0.
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1)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2.注意有些方程化简前含有二次项,但是化简后二次项系数为0,这样的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例2 教材第3页 例题.
例3 以-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A.x2+2x-1=0 B.x2-x-2=0
C.x2+x+2=0 D.x2+x-2=0
总结: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可以将这个数代入方程,判断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
练习:
1.若(a-1)x2+3ax-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4x2=81;(2)(3x-2)(x+1)=8x-3.
3.教材第4页 练习第2题.
4.若-4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7x-k=0的一个根,则k的值为________.
答案:1.a≠1;2.略;3.略;4.k=4.
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知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一般形式中有什么限制?你能解一元二次方程吗?
作业布置
教材第4页 习题21.1第1~7题.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教案3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
(1)x2-4x+7=0 (2)2x2-8x+1=0
老师点评: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如何解左边不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不可以直接开方降次解方程的转化问题,那么这两道题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进行解题.
解:略. (2)与(1)有何关联?
二、探索新知
讨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先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化二次项系数为1;
(3)常数项移到右边;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无实根.
例1 解下列方程:
(1)2x2+1=3x (2)3x2-6x+4=0 (3)(1+x)2+2(1+x)-4=0
分析:我们已经介绍了配方法,因此,我们解这些方程就可以用配方法来完成,即配一个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
解:略.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9页 练习2.(3)(4)(5)(6).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1.配方法的概念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2.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它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也可通过配方,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判断代数式的正负性.在今后学习二次函数,到高中学习二次曲线时,还将经常用到.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17页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教案4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提出问题,列出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2+c=0,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出这个方程,然后知识迁移到解a(ex+f)2+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
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难点
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2=n的方程,将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问题1:填空
(1)x2-8x+________=(x-________)2;(2)9x2+12x+________=(3x+________)2;(3)x2+px+________=(x+________)2.
解: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 4;(2)4 2;(3)(p2)2 p2.
问题2:目前我们都学过哪些方程?二元怎样转化成一元?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二次如何转化成一次?怎样降次?以前学过哪些降次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上面我们已经讲了x2=9,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得x=±3,如果x换元为2t+1,即(2t+1)2=9,能否也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呢?
(学生分组讨论)
老师点评:回答是肯定的,把2t+1变为上面的x,那么2t+1=±3
即2t+1=3,2t+1=-3
方程的两根为t1=1,t2=-2
例1 解方程:(1)x2+4x+4=1 (2)x2+6x+9=2
分析:(1)x2+4x+4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原方程就转化为(x+2)2=1.
(2)由已知,得:(x+3)2=2
直接开平方,得:x+3=±2
即x+3=2,x+3=-2
所以,方程的两根x1=-3+2,x2=-3-2
解:略.
例2 市政府计划2年内将人均住房面积由现在的10 m2提高到14.4 m2,求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
分析: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一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0x=10(1+x);二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x)+10(1+x)x=10(1+x)2
解: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
则:10(1+x)2=14.4
(1+x)2=1.44
直接开平方,得1+x=±1.2
即1+x=1.2,1+x=-1.2
所以,方程的两根是x1=0.2=20%,x2=-2.2
因为每年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率应为正的,因此,x2=-2.2应舍去.
所以,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应为20%.
(学生小结)老师引导提问:解一元二次方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共同特点: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降次转化思想”.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6页 练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由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p(p≥0)的方程,那么x=±p转化为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mx+n)2=p(p≥0)的方程,那么mx+n=±p,达到降次转化之目的.若p<0则方程无解.
五、作业布置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教案5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解下列方程:
(1)3x2-1=5 (2)4(x-1)2-9=0 (3)4x2+16x+16=9 (4)4x2+16x=-7
老师点评:上面的方程都能化成x2=p或(mx+n)2=p(p≥0)的形式,那么可得
x=±p或mx+n=±p(p≥0).
如:4x2+16x+16=(2x+4)2,你能把4x2+16x=-7化成(2x+4)2=9吗?
二、探索新知
列出下面问题的方程并回答:
(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刚才解题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呢?
(2)能否直接用上面前三个方程的解法呢?
问题: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 m,并且面积为16 m2,求场地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前面讲的三道题不同之处是:前三个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而后二个不具有此特征.
(2)不能.
既然不能直接降次解方程,那么,我们就应该设法把它转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下面,我们就来讲如何转化:
x2+6x-16=0移项→x2+6x=16
两边加(6/2)2使左边配成x2+2bx+b2的形式→x2+6x+32=16+9
左边写成平方形式→(x+3)2=25降次→x+3=±5即x+3=5或x+3=-5
解一次方程→x1=2,x2=-8
可以验证:x1=2,x2=-8都是方程的根,但场地的宽不能是负值,所以场地的宽为2 m,长为8 m.
像上面的解题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
可以看出,配方法是为了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例1 用配方法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
(1)x2-8x+1=0 (2)x2-2x-12=0
分析:(1)显然方程的左边不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因此,要按前面的方法化为完全平方式;(2)同上.
解:略.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9页 练习1,2.(1)(2).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左边不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化为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
五、作业布置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教案相关文章:
★ 华师大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教案模板
★ 《有理数》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模板
★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
★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 七年级有理数教案北师大模板
★ 初一数学的有理数的复习资料汇总
★ 七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模板
★ 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
★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模板
★ 初中数学精选备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