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家!您身边的写作助手!请记住我们域名:4218.cn

高中历史第一节课导学课的教案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历史学科是一门必修学科。美国教育家卢布姆说:“如果一门学科是学生必修的,那么人们便认为它对于学生或社会是重要的,希望这门学科学得更好,更充分些,而不愿学得较差。”历史在中考、高考都是必考科目,无论如何学生都要把它学好。

高中历史第一节课导学课的教案1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突厥汗国的建立和分裂;东突厥和西突厥与唐的关系;回纥汗国的建立及其与唐的关系;黑水靺鞨、粟末靺鞨与唐的关系;南诏的崛起及与唐的关系;吐蕃的统一及与唐的关系。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唐时期边疆各族发展较快的原因有哪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唐与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颉利可汗、骨力裴罗、大祚荣、松赞干布、尺带珠丹等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等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对祖国边疆的开发、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2.唐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各族人民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民族之间的战争是民族关系的支流,相互间的友好关系是主流。

3.唐朝疆域辽阔。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所管辖的地区和瀚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历史上都是中国领土。

教学要点

一、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突厥汗国的建立

2.突厥的经济生活

3.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4.唐朝对东西突厥地区的管辖

二、从回纥到回鹘

1.骨力裴罗统一回纥及接受唐朝“怀仁可汗”封号

2.回纥与唐朝的亲密关系及经济文化交流

3.回鹘汗国的瓦解及民族西迁

三、靺鞨和渤海国

1.靺鞨族的生活

2.唐朝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3.渤海国与唐朝的经济交流

四、南诏的崛起

1.唐朝支持南诏统一六诏

2.南诏社会经济的发展

五、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

1.吐蕃的统一

2.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3.唐蕃战争与长庆会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回纥和吐蕃的关系,以及唐对西北、东北地区的管辖。

教学难点:评价唐朝民族关系

课时和教具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特点是:汉族的经济文化高度发达,边疆各民族社会获得很大的发展和进步,汉族与各民族的统一是在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很大发展、相互间更加紧密结合上的统一。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突厥的崛起和衰落”一目,

1.突厥汗国的建立。732年建立的《阙特勤碑》中,突厥可汗自称“九姓回纥者,吾之同族也”,突厥与回纥同源,属于铁勒的一支。突厥最初活动的地区在准噶尔盆地之北,约在今叶尼塞河上游,后逐渐向东迁徙。6世纪中期建立起以漠北为中心的突厥汗国,阿史那土门自立为伊利可汗。木杆可汗在位时(553~572),辖境“东自辽海(今辽河上游濒海一带)以西,西至西海(今中亚里海)万里,南自大漠以北,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可汗牙帐设在于都斤山(今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之北山)。突厥汗国是草原游牧民族的部落联盟国家,它制定了官制、兵制和刑法。

2.突厥的经济生活。教材概述了三个方面:第一,突厥经济生活的支柱产业是畜牧业。举凡衣、食、住、行,生活所需,无不取给于此,其中以羊、马为主。祭祀鬼神、婚丧庆吊、往来酬答,均以羊、马作为牺牲和礼品。588年,突厥部落首领一次贡马达万匹,羊2万只,驼、牛各500头。可见其畜牧业的发达。第二,手工业是突厥经济生活的重要部门。5世纪中叶,冶铁业已形成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并较为发展。《周书•突厥传》记载的兵器有弓矢、鸣镝(响箭)、甲(长矛)、刀剑及“金镞箭”“金狼头”等。课文小字部分介绍了前苏联考古学家从突厥墓葬中发掘的大量文物,说明突厥锻冶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第三,6世纪,突厥与中原有了贸易往来。588年,都蓝可汗遣使隋朝,请求在双方边境设置关市,进行贸易,隋文帝下诏准许。唐初,突厥与唐朝虽屡有战争,但彼此间的互市并没有断绝。与突厥互市,内地得到牛马,促进了中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727年,唐玄宗曾开发西受降城与突厥互市。突厥以大批的牲畜交换唐朝的大宗布帛、绢缯等,马的输入,对中原地区马种的改良和养马技术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突厥还与中亚地区进行商品交换,他们将中原的丝、帛运往中亚,从中获利,把所产的铁售给罗马,成为沟通中原和中亚贸易的桥梁。

高中历史第一节课导学课的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高中历史教育的意义和学习历史方法的分析,让学生对“如何学好高中历史”这个问题有个比较准确的认识。

/2、通过展现教师良好的人品和人生趣味,通过教师亲和力的感召,初步建立师生之间推心置腹的和谐关系。

二、教学策略:

结合生活,贴近学生,深入浅出。

三、教学实录:

自我介绍(略)

一、关于我的三大基本缺点:

我这个老师,你们今后可以看到有许多优点。不过,这里我要先讲三个缺点,因为这些缺点会在课堂上表现,得有个思想准备:

第一个缺点是有时候声音较轻,尤其是当吊扇哗哗响的时候后面几排同学可能听不清。所以大家看见了,我拿着茶杯来上课,不是要有腔调,今后一旦有听不清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示意,那样我就会猛喝一口水,清清嗓子,用吃奶的力气继续上课。刚才看见有个老师挂了个“小蜜蜂”,这是个好办法,我也去想买一个,看来这个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将不成问题了。

第二个缺点是字写得不好。本来我的字还是可以的,后来退化了,我想大概跟我写日记的习惯有关。高中时语文老师总要我们写日记,但是记了两天就没毅力了,进大学第一天,事情很多也很新鲜,就情不自禁记了点,第二天又很精彩,又情不自禁记了点,结果三天一记,就养成了习惯,一直到现在没漏掉过一天,现在已经到了不记睡不着的地步了。这个记日记,有时候灵感来了,稀里哗啦把它记下来,灵感这东西可是稍纵即逝的,日记这东西,又是写给自己看的,当然不希望包括老婆在内的别人看见,所以写得特别潦草。这样,一不小心写字潦草的习惯就带到课堂里来了。所以,今后如果遇到板书看不清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示意,我会解释清楚的。

第三个缺点是普通话不规范。虽然到目前为止我讲的话大家听起来毫无障碍,但是告诉你们一个隐私,我的普通话考级还没有拿到教师职业要求的“派司”。所以,说不准当你们读到高三的时候也许我可能在扫厕所了。说起来,这个普通话考试我也去考过两回,第一次考得比较早,按照当时的标准刚好通过,结果经过四五年的考级运动,大多数老师都考出来了,不料大概是这样一来今后普通话考级部门在教师这边将赚不到钱的缘故,过了几年他们又把标准分数提高了,这样我又“被不及格”了,并且今后再去考的时候他们更加从严把关了,我第二次考的成绩居然比第一次低了不少。他们能指望我去考十七八次然后收我十七八次考务费吗?这是不可能的,玩不下去就不玩了!上述三个缺点中数这个最轻,当然万一有听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时示意,我会通过写字的方式表达清楚。

上面讲了三个缺点,我都说了如果有问题,一定要及时示意,否则你自己要吃亏的。老师本身就是服务学生的,尽心服务是必须的。当然,千万不要老师面前嘛不说,而是背地里到跟领导去说,那样的话我可能在你们读高二时就要扫厕所去了。那种做法,不只是处事方式不对,更重要的是人品有问题,这叫“两面三刀”。我是很鄙视社会上这种人的,有人居然在学生时代就这样我会更鄙视你。要知道,领导喜欢不喜欢给你穿小鞋固然是一回事,领导能轻而易举给你穿小鞋却是明摆的一回事。

二、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下面,作为高中第一堂课,我要强调一下学习历史的意义。每一门学科的老师都会跟你们说自己这门课是重要的。如果我是说历史是最重要的一门课,那样我就是太自我中心了,要知道,自我中心是一种属于童年的幼稚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高中历史的重要性跟初中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鄙视历史了。今天我的课表上是早上一二三节历史课,这在你们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不是排课的人水平太低,恰恰是高中历史地位提高的表现。

1、应试教育中的地位:

首先,从应试教育的角度看,高中阶段面临着学业水平考和高考这两关。其中,学科水平考刚开始推行,各门功课都要考,按成绩分出ABCDE各档,这个成绩如何与高考选拔挂钩具体的还没有下文,但到时候总会有个说法这是肯定的。到时候数数你有几个A几个B,拦出一条杠杠来,作为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门槛,或者成为录取某类学校的主要依据,这些都说不准。所以,在各门学科之间,不能厚此薄彼,能学好的不要因为学习态度问题给耽搁了。至于上海市高考,现行模式是“3+1综合”,这个大家都知道。看你到时候加一加什么,那么这门课就跟语数英同等重要了。根据我的体会,这里有提醒一句,有的同学开始时跟过去一样瞧不起历史,可是等他到高三选择加试科目时,其他几门都是短板了,这时才想起历史貌似一根救命稻草,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来不及了。总之,要未雨绸缪,要有备无患。这就像找对象,历史这个小姑娘本来是暗暗喜欢你的,可是你先前鄙视她,正眼都不愿瞧她一眼,她在角落头里暗自流泪,你也很漠然地不同情她,到时候当你一味追求的目标都落空了,再来找到她,你想她会没什么意见吗?

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在金老师的熏陶之下,有人对历史痴迷了。前年就有一个男生,选加试的时候只想选历史,他爸爸是体育老师,知道当年全市文科录取率偏低,要他改加理科,他坚决不同意,他爸爸拔出拳头说小子不听话,他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打死我也非加历史不可,直到现在他爸爸每次看见我都要调侃我,说我迷惑了他儿子。这哪里是我迷惑他,而实在是因为历史是一门多么充满魅力的学科啊!

2、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那么,历史学科具有怎样的魅力呢?这是一个素质教育的问题,让我们看看高中历史教育对我们素质的提高有什么意义。

(1)提高生活的品位。

先给你们讲一个我经常讲起的故事。那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有个要好朋友,在朋友的婚宴上遇见一个我也挺熟的女孩,从此两眼放光了。我是一个很热心的人,看他这种猫见鱼的模样,就安排他们到我家里来相亲。那天,这家伙兴奋得不得了,把智商和情商都调动到了极致。从头到尾滔滔不绝,我在旁边偷听,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啊,他居然在给女孩讲历史故事唉,一个接一个,更吓人的是,十个故事里居然有七八个是东搭西搭拼凑起来的,我暗想你再讲下去,说不准会说金字塔在金茂大厦旁边啊!但看那女孩的表情,是多么地沉浸,被他的博学多才吸引了„„据说,第二天他俩又碰头了,这次是女孩主动了,说要听“哥哥,讲故事”„„几年之后,他就给他们的小孩讲故事了„„我说这个故事说明什么?一是对于他而言,“历史”是重要的。在关键时刻,历史帮了他的大忙。他这个谈情是有策略的,钱钟书说过如下原理,在文科的人面前讲理科的皮毛、在理科的面前讲文科的皮毛,在“人无我有”中表现自我。二是对她而言,“历史”同样是重要的。我们设想,如果她懂点历史会怎样?一边听他讲故事,一边用手指头数他瞎讲了多少,最后得出结论:“浪头蛮大,不踏实。”当然在这个场景里,她的无知,她的很傻很天真的样子,在他眼里也许更增添了一份妩媚的美丽。总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男同学要学点历史,冷不丁可以派点用场;女同学也要学点历史,以免“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如果说生活中离不开历史,那我也是在瞎吹。但是,让历史来帮助你提高生活的品位,这是可能的。去年我儿子的历史课也是我上的,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他对我说:听你讲希特勒、本拉登,唾沫横飞、眉飞色舞的样子,可是有同学在下面打听“希特勒是男的还是女的”、“本拉登谁?”我绝倒,完全超出了我想象力的极限。我想,这样下去今后连报纸都看不懂,这样的精神生活还有什么品位可言?想起来,这个事也不能全怪学生,这正是应试教育的祸害!讲到看报纸,我昨天在《报刊文摘》上看到一幅漫画:两个人,面对面,站着的是“商”人,坐在沙发上的是当官的“官”人,这漫画要讽刺的是“官商勾结的权钱交易”现象,两人都有“贡献”的名分,商人把“献”字中的“羊”献给官人,而官人则把“贡”字里的“贝”换给商人。领会这幅漫画的主旨,需要对“贝”的寓意作历史的解释,如果你不知道“贝”代表“币”而只是以为官人给商人的是“贝壳”,这种解读就是对牛弹琴。

(2)打开国际视野。

高中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第二个意义是:在全球化的时代,要有国际的视野。要说当今时代“世界是平的”,这个“平”字只能代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回顾世界近现代史,西方曾经在军事上、经济上征服了全球,但是其在政治上尤其在文化上的“普世化”目标远未实现。以当今全球文明分布而言,粗略地说有欧美的_教世界、中东的伊斯兰教世界和远东的儒家世界这三大文明圈。譬如在中国的节日中,圣诞节终究不能取代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在我们心中的情结。如此,在经济全球化的鼓舞下,这个“地球村”里的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力度都在空前地膨胀。文明与文明之间,存在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漠视这个差异就可能带来傲慢与偏见。其中,文明与野蛮是有相对性的,各种禁忌也五花八门。因此,在这样的时代里,需要通过了解一些古今中外的历史,来促进文明相互的对话进而促进和谐世界的形成。如:《文明与野蛮》这本名著里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西方人的观念中对着人吐痰是一种侮辱人格的不文明行为,但是在太平洋土人那里这恰恰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小孩出生后还得经过一个将这个小孩从“动物”到“人”的身份转换(类似西方“洗礼”)的仪式,这个仪式就是由德高望重的长者对着小孩的面门连吐三痰。可见,这个吐痰,是神圣的、文明的,只有有资格的人才有资格吐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譬如如何看待“纹身”,在中国和西方两种语境里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上周我看到报纸上说日本人嫌我们中国游客不文明。这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出国游的人越来越多。外国人对此是“又爱又怨”:一方面很欢迎中国人去,因为中国富人挥金如土,“血拼”购物,

商机多多;另一方面又抱怨中国人“文明素质差”,高声喧哗,随地乱扔垃圾等等。有些地方甚至还专门用中文提示一些文明规范,这简直就是对我们中国人的歧视和侮辱。自我反思一下,中国人身上那种不文明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比80年代初日本人刚富起来时的情况更厉害。不过,我这里要说的是日本人这次嫌中国人“不文明”的地方是中国人喜欢在大便后把用过的手纸扔到垃圾桶里以至于那股沼气把清洁工人给熏出来?这倒奇怪了,按照我们中国人的文明规范标准这种行为无可挑剔了,要我到日本去的话,即使平时养成了手纸随冲的“陋习”而为了不至于坍中国人的台我也会把手纸扔到垃圾桶里去的。可见,中国人和日本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文明标准和生活习惯是不同的,日本人不应该有“意见”而应该有“建议”。再举个例子。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跨国公司的商品倾销全球,这里面就有一个研究各个市场区域文化习俗与禁忌的问题,所以许多跨国公司不仅有技术开发的部门,还有研究文化的顾问。如有一种轿车,叫“血佛来”,它的标签是“+”,我的几个朋友就说这车性价比不错,就是这个标签看起来有点像救护车,买的话心理有障碍。事实上,街面上这个车还是挺多的,说明它确实优质,但是如果不是这个标签,肯定会卖的更好。有的时候,商品本身的质量很高,但是如果包装盒弄得像骨灰盒那样,想想看买的人肯定大打折扣。值得提醒的是,今天的中国还没到发达的程度,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低端,没有那么多跨国公司可言,但是十年、二十年以后,也就是正当你们大展身手的时候,为了打造中国的国际品牌,在强调科技创新的同时,不可以忘记了文化的研究。

(3)培养民族精神。

高中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第三个意义是:民族精神的培养。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是平的,但世界并不太平。尤其是如果大家注意了近期的国际新闻,可以发现我们中国周边的形势还比较险恶。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强国,总是抱着打压潜在竞争对手的心态,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它把全球战略的重心调整到了远东和西太平洋地区,目的就是要防范和围堵中国,把中国的军事影响力困死在所谓“第一岛链”之内。北起蒙古,东有日本和韩国,联络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再加上印度和借助于“反恐”战争把军事基地渗透到中亚这个中国的“后院”……在这种形势下,需要振奋中国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在这个意义上,当今中国那些贪官污吏就是民族的败类、历史的罪人,他们作为中国的“精英”、“栋梁”却在涣散民族精神!通过历史教育,感受中国古代的“辉煌”,反思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屈辱以及我们的先辈为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而走过的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艰难历程,可以增强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感;通过历史教育,感受世界历史时代脉动,反思近代以来科技革命的浪潮以及现代性转型的历史进程,可以哺育我们这一代人的现代意识和公民意识。所以,今天通过高中历史教育所要培养的民族精神,既有情感的成分,也有理性的成分。这种民族精神,既不是德国希特勒时期那种狂热的祸害他人的国家主义,也不是义和团式的盲目排外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总之。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培养一代能以国际视野为前提、以实现国际正义与和平为目标、以维护民族正当利益为实质的中国人。

当今中国学界,存在着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之争。今年3月爆出汪晖抄袭案,7月又爆出朱学勤抄袭案,这两个人作为这两派的领军人物,社会上对这两个案例的热议超出了学术争议的范畴,两帮人各抓住了当今中国局面中的一个方面,在那里意气用事情绪化对立地斗气。我认为,两者的学术分歧反映着当人们面对现实世界和现实中国时对一系列矛盾和困局所进行的不同思考,但是他们之间本来应该在多元共存的对话中相互滋养。而时下这种非理性的恶斗,我认为是我们这个民族尚不成熟的表现。

(4)熏陶人文精神。

高中历史教育的第四个意义是:人文精神的熏陶。简单地说,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们求生存谋发展的历史。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实际上就是人性结构的展现及其在社会性层面上不断博弈的过程。这是我们阅读历史内容的基本的人文立场。

三、如何学好历史:

下面讲一下如何学好历史。

1、学习态度要端正。

首先是学习态度端正。上述那么多历史教育的意义,不是白说的。

2、提高历史思维品质。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第二层意思,就是要有好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但是,历史也可以使人弱智,先前那种死记硬背即“背多分”的学习方法,就是一种可以使人越读越弱智的方法。那么,历史何以使人明智呢?关键在于有没有历史思维品质:在广阔的历史视野中进行综合性、宏观性、辩证性思考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我们可以列举常人认知倾向中的三个陷阱:第一种是“自我中心”,这是儿童的思维方式。自己是圆心,围绕一圈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就知道这些人跟自己的关系,但是搞不清楚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每个人都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哪一天你克服了这种思维方式你就是走向成熟了。然而,就大多数成年人而言,这种自我中心的认知方式依然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如果说儿童时代是囿于生理的局限,那么成年时代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自卫。每个人,爱己胜过爱别人,当遇到挫折时就会找许多客观原因为自己开脱,反之则往往把取得成功的功劳归集在自己的不凡。如此等等,所以“认识你自己”远比客观地认识别人和认识客观世界更难,因为这里面存在着心理因素的作怪。第二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被沉浸于眼前微观的东西,只“入其微”而不能“出其宏”。举个例子。写书的人,开写的时候心里是一个总体思路的,但是意思得一句话一句话地表达出来啊,这样他必须得布局一下,哪个先写哪个后写。但是作为读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每一页都弄得滚瓜烂熟,就是没能概括到作者的总体思路上去,这样就无以把握作者思想的真髓。第三种是“线型思维”,见风就是雨,一根筋式的因果推理。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视野狭窄,

而且思维僵化。刚才说了,历史思维品质的要义是一种打开历史视野基础上的综合性、宏观性、辩证性思维。这样,他思考问题,是在_度的参照中权衡的,是在网络状的多重结构中考量的。历史学家之间的分歧表现对这个历史事实的结构类型及其运作机制的看法不同,而他们这种分析问题的品质则是一样的。所以,历史学得好,不在于夸夸其谈,而在于深思熟虑。当人家都在踊跃发言的时候,他可能还在一边沉思;而当他一旦发言的时候,就是金口玉言。所以,历史学得好的人,气质是跟常人不一样的,他比较深沉,而由深沉走向深刻。

事实上,单就高考导向而言,这几年上海市历史试卷中就在不断开发注重考查这种历史思维品质的题目类型。例如SOLO题、匹萨题。从这种题目的分值设置看,大致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史实的正确性。作为史论的史料支撑,其分值是偏低的。第二个层次是看你能把历史思维的触角能伸到哪个程度,在发散性思维中多视角地看问题。第三个是更高层次的思维品质,是看你进行综合性的概括与提_夫,有没有那种看问题的穿透力和洞察力。总之,只有那些学史有心得的人才能拿得到高分。

3、拓展与研究。

第三,说一下拓展性学习和研究型学习问题。就历史学科而言,历史事实本身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罗列;而历史研究,则是对这种历史事实的解读。刚才我说了,人类的活动归根到底是人性的表达,是人性在社会性层面上的展开。因此,这种对历史事实的解读,不仅要能够从宏

观的角度予以把握,还要擅于吸收研究人和社会的相关学科理论作为分析的工具。就我个人体会而言,我认为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地理学、生命科学等对于历史研究具有突出的理论支撑价值。俗话说“文史不分家”,不过在我看来这仅仅是一种站在文学的立场上看历史的观点,文学对于历史的意义,既不及历史对于文学的意义,也不及上述学科对于历史的意义。可以这么说,当你在历史学习中开始萌生对上述学科的兴趣和需要的时候,就是你开始踏进历史研究殿堂的时候,到时候请你再到我这边来,我会给你作进一步的针对性指导和服务。

四、闲话韩寒:

最后,以韩寒为例。韩寒是新一代的代表,是许多青少年朋友的偶像。这两年他也在转型中,逐渐成为一个对公共事务广泛发言的人物,并因此而取得了一些国内外媒体与机构的荣誉称号。在韩寒身上,有许多值得广大青少年学习和足以令那些品行堕落的达官贵人反躬自问的优点,其中最主要的是那种纯洁——真诚、社会良知——的天性。要说文字的灵气,我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韩寒的朋友李承鹏的博客,他把“坚强”“_”的功夫要比韩寒将“股沟”链接到“谷歌”的噱头狠多了,读他的文字就会联想到那一脸坏笑的神情。韩寒是一个在文学方面“天生丽质”的人,他对生活的直觉是非常敏感的,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直觉中还包含着一部分朴素的哲理。有人说,真理往往是朴素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韩寒获得了他在文学方面相应的成就。然而,从认知角度讲,直觉有直觉的长处也有直觉的短处,所谓常识理性(作为经验结晶,包涵着人性与社会性的成分,却又往往是线型思维的产物)也替代不了理性对生活的拷问。因此,他这种在文学上赖以获得成功的思维类型,是有局限的。具体而言,适合于文学创作的,并不一定适合于对社会事务进行分析。

韩寒经典语录:

“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权力高于你尽全力捍卫的权利。”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在这里,我还是说到韩寒行文中所展露的思维上的缺憾,这个缺憾就是他缺乏理科思维训练和历史思维训练——讲句不中听的话,这实际上跟他高中阶段没学好理科和历史学科以及缺乏在这方面的后续自修有关系。

“我们只是站在这个舞台上被灯光照着的小人物。但是这个剧场归他们所有,他们可以随时让这个舞台落下帷幕,熄灭灯光,切断电闸,关门放狗,最后狗过天晴,一切都无迹可寻。我只是希望这些人,真正的善待自己的影响力,而我们每一个舞台上的人,甚至能有当年建造这个剧场的人,争取把四面的高墙和灯泡都慢慢拆除,当阳光洒进来的时候,那种光明,将再也没有人能摁灭。”(韩寒《散文一篇》)

诸如此类,文学的笔法固然具有诗意的魅力,然而以此来指点江山还是有点迷茫的:当“把四面的高墙和灯泡”都“拆掉”以后,谁能保证一定是“阳光撒进来”,而不会是“暴风雨的肆虐”呢?文学是不具有理性的光芒的,蛊惑的力量只有在智慧的呵护中才能更加踏实。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发言只有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研究中酝酿成熟。

高中历史第一节课导学课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基本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通过猜谜和了解学习历史的作用,学生能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有利于以后教学。

3、学生能够明确历史社会课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包括上课要求、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

教师自我介绍(拉近师生距离,出自南浦)

环节一、浏览课本,了解内容。

1、学生浏览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和结构,找出七八年级教学内容的不同和联系。问题:浏览课本目录,找出七八年级教学内容的不同是什么?有何联系?

2、教师对学生进行看书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3、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教材的基本结构。

第一单元

导语

第一课  第二课

......

探究一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附录

环节二、了解作用,产生兴趣

1、猜谜游戏

通过猜历史类谜语,促使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晋室东渡(猜一历史人物)——司马迁

秦桧乞和君王意(打一常用词语)——拜金主义

太白全集(打一清代人物)------李鸿章

湘云笔录(打一史学名著)------史记

全是山东兵(打世界古代一国家)------普鲁士

诸葛入蜀废旧法(打一世界近代史名词)-----------明治维新

勤劳去百病(猜一历史人物)——辛弃疾

泰山腾空(猜一历史人物)——岳飞

全班考上大学(猜一历史人物)——毕升

脱离险境(猜一古地名)——临安

刚交十二月(猜一历史人物)——方腊

木兰无长兄(猜一字)——歌

绝非假冒(猜一历史人物)——(宋)真宗

2、香港_人士登_被抓事件解析

通过分析时事材料,了解历史古为今用的作用。

高中历史第一节课导学课的教案4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中央“_小组”的成立、二月抗争、国民经济出现转机

掌握

“_”的发动、全国_局面的出现、___集团和___集团的覆灭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概括表达

研究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由表及里、去芜存精,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剖析历史事实,客观归纳“_”原因和危害

联系综合

“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的主要表现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

面对“_”造成的_,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在政治上进行抗争,并使得国民经济出现转机,说明中共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唯物史观

“_”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_和灾难,它使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

教学重点“_”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_”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从“三大改造”以来,出现过哪些缺点和失误?

(a.三大改造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左”倾错误的后遗症。

b.1958年的“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左”倾错误有所发展。接着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由于这些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党和政府从1961年春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党内“左”倾思想却没有被抑制住,终于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_和灾难

1让学生观看第30——31页《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等图片和课文内容,讨论回答:“_”是怎样发动起来的?(_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_”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_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b.以_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_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_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民主法制被破坏的表现如何?(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蔑为“走资派”,遭到批斗和_,造成一批冤案。其中,的冤案是刘少奇被诬陷、批斗、监禁直至屈死。)

4面对着这种局面,有没有人起来抗争?他们是谁?(有。主要是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抵制和抗争,如叶剑英、徐向前、谭震林、陈毅等。)

·教师过渡(设问并回答):既然党内大多数老干部反对“_”的错误做法,为什么没能及时制止住呢?

那时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党内生活完全背离了党内民主和集体领导原则,一时之间很难纠正那些错误做法。

粉碎_和___集团

1___集团是怎样形成的?(“_”中,_利用_对他的信任,以党中央副主席兼__副主席的身份,打着拥护_的旗号,煽动_一切、全面内战,残酷_正直的干部和群众,安插亲信、培植死党,逐渐形成一个__集团。)

2他为什么发动__政变?(_不满足于“副统帅”的权力,妄图进一步夺取党和国家的权力。他的阴谋被_看穿,再也混不下去了。)

3其结局怎样?(1971年9月13日,_等人企图乘坐飞机叛逃苏联,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4“_”期间经济下滑的局面是怎样扭转的?(周恩来、邓小平在_支持下,主持中央工作。他们一起整顿、恢复各方面工作,使得形势有所好转。)

5后来全国为什么再度陷入混乱?(_、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结成__集团,被称作“__”。他们相互利用,目的在于篡党夺权,把矛头指向周恩来、邓小平。1976年周恩来、_相继逝世后,“__”加紧夺权活动,全国陷入混乱。)

6“四五运动”的性质和意义的什么?(其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反对“__”的革命运动,所以遭到“__”的_。其意义在于奠定了粉碎“__”的群众基础。)

7“_”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人代表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___集团。)

·教师小结:中国共产党成立83年来,犯过多次路线错误,每一次都能用自己的力量加以纠正,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政党。要是没有“_”的破坏,我国的经济建设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更大成就。

高中历史第一节课导学课的教案5

情感导入:

开学问候:

同学们好!见到同学们真高兴!我是历史老师,能够和同学们在一起是我们的缘分。开学第一堂课我们不上课,我和同学们一起聊天谈心好不好?

读史明理:

问题导引

1、同学们,暑假怎么过的?暑假都读了哪些书?

2、你们知道我在你们这个年代都读了哪些书?做了哪些事?

思考探究:

学生畅所欲言,师生一起回忆研究,寻找答案。

教师启发:同学们,_读的大多是历史书籍。

学生畅所欲言:(励志、才华横溢、克服困难挫折、意志坚强、战无不胜,实现人生梦想、成就伟业,古为今鉴,少走弯路)

推荐书目

老师推荐书目:伟人名人传记。如:《孔子》、《孟子》、《韩非子》、《李白》、《杜甫》、_传、周恩来传、十大元帅传记、马克思、恩克斯、诺贝尔、比尔盖茨、贝多芬传记等;历史小说:如《隋唐演义》、《李自成》等。

推荐理由,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我们读伟人名人传记有什么好处呢?(学生:与伟人名人交朋友,交流思想,学会说话做事处理问题,学会克服困难挫折、成为意志坚强的人,能积极向上、勇往直前,成就人生梦想,取得事业成功,也能成为名人、伟人。

老师鼓励:同学们要趁青春年少多读书,特别要多读历史书籍。将来走上社会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实现人生梦想、实现中国梦。

学习要求:

同学们,学习要端正态度,讲究方法。

态度要认真,上课时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听讲。

学习要得法。要想学好中国历史,课前要预习,画出重点内容、不懂的问题;课上聚精会神听课,做好听课笔记,做到听懂了、记住了,讲究时效性;课后要巩固复习。再记背重点知识。

作业要求:

作业本:用规范的正楷字认认真真地写好自己作业本上的名字,不能涂抹。

作业:每次作业要写好标题。每一行写到头,反面不写。

预习新课:

预习第一课:远古人类的足迹

1、人类是怎样诞生的?

2、请你说说北京人是什么样子?有什么能力?考古是怎么发现的?

3、旧时代人们是怎么生活的?用什么工具?

4、学习了第一课给你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_16岁时励志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读书“贯通今古,融合中西”


高中历史第一节课导学课的教案相关文章:

★ 人教版高一历史优质课教案模板

★ 高中人教版历史选修1教案模板

★ 高中历史教案人民版模板

★ 备课教案

★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文化教案优秀发文

★ 高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模板

★ 高中历史罗马法教案模板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历史备课教案精选范文

★ 高一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

★ 高中主题班会教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